2017-07-07 21:46 来源:网友分享
气罐是利用抽气使罐内形成负压,罐体吸附在选定的部位上,让皮下及浅层肌肉充血。达到刺激穴位的效果,从而排出体内毒素,疏通人体的经络,还可以促进人的新陈代谢,驱寒除湿,使人的血液的到进化。和传统的火罐相比,气罐容易操作,一般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而且气罐一般是塑料做的,不容易损坏。
肩颈是一个对身体健康重要的部位,长期的不良姿势或受凉都可能引起肩颈不适,拔罐可以疏通肩部的经络,行气活血,通过拔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从身体里渗透出来,从而排出邪气,缓解肩颈不适。
对于肩颈组织损伤,拔气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的拔气罐,可以缓解其带来的疼痛或酸痛。当然,拔气罐也有益于强身健体,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以及五脏六腑都是相通的,通过拔气罐,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有助于强身健体。
拔气罐虽好,但是也一定要注意,拔罐的时长,以及两次拔罐间隔的天数,经常拔气罐,会把皮肤搞的很糟糕,可能会引起感染,而且造成皮肤重度瘀青。拔罐容易受凉,所以在拔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暖,同时拔罐后不要立刻洗澡,避免着凉。
如果在拔罐后,出现水泡,水肿或者水汽过多的现象的话,说明体内湿气太重,可以用消毒针挑破后擦涂紫药水消毒防止感染。另外,如果拔罐气压过大、或皮肤薄嫩也会拔出水泡。所以拔罐时注意,气压不要过大。孕妇,或女性经期中不适合拔罐,过饥过饱或有肺部疾病,发烧也不适合拔罐。
“拔罐疗法与针灸一样,是?统中医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拔罐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 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常见疾病都可以用拔罐方法进行治疗。如急慢性支气管炎、颈椎关节痛、消化不良、神经性疼痛、高血压、发烧感冒等。
拔罐治疗五项注意
近些年,家庭用的抽气式罐很常见,但也存在用法不当的问题。专家指出,拔罐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第一,分清体质。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 罐,会使虚者更虚。
第二,有心脏病、血液病、患皮肤病以及孕妇、妇女经期、过饱、过饥、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
第三,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 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
第四,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拔罐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第五,拔罐后正确处理。拔罐后不慎起泡,每个罐内多于3个泡,就应及时涂烫伤膏,或去医院处理。
看日常拔火罐的4个误区
拔火罐人人都会,但是有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其中的要点而应用不当。今天我们就来给您简单地讲讲。
误区1拔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候的皮肤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着凉。
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误区2拔得时间越?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火罐拔得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建议:正确的拔火罐时间应该是在10-15分钟。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
误区3同一位置反复拔
一次不成就拔两次,同一个位置反复拔,认为这样才能拔出效果。其实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坏,比如红肿、破损……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坏,比如红肿、破损……那就得不偿失了。
建议:拔火罐的时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误区4拔胸口肚子
很多人认为:我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我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实这样也是错误的。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因为这样拔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建议:我们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
1、负压作用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在火罐负医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人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癣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2、温热作用
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相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3、调节作用
拔罐法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的感受器,经向心传导,达到大脑皮层。加之拔蹬法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平时大家应该尽早认识拔罐的一些事项,而且在拔罐之后。避免造成身体发热,同时,要注意避免受凉,而且要注意其过时的手法应该轻缓,不要辛辣,避免造成皮肤烫伤,同时,也要注意一些调理方式,若是皮肤上起了水泡,避免造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