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长梦多睡眠不好 该如何调理睡眠呢

2017-04-15 07:45 来源:网友分享

一、怎样调整睡眠

  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想必大家都知道夜间各个不同时段,通过睡眠,人体将有不同部位进行主要的休整,调节。所以晚上最好在11时前进入睡眠。早上也不宜晚起,特别是不入睡的懒床那其实会让人更易疲劳。中午有条件可以午睡,但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左右,且最好不要再下午3点后还进行睡眠。规律的作息,不仅仅有益睡眠,同时能使你的注意力,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即使对于繁忙的职业人,要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也并非不可能,而在于你自己是否愿意。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之于睡眠也有影响?压根不用疑问。首先早中晚餐的规律进食对人健康有益,再来,晚餐对睡眠的影响较大。晚餐不要吃的过晚过多,那样会对胃的修整产生负担,影响睡眠。睡前少喝水,否则会频繁的如厕。平日不要多摄入含咖啡因和尼古丁之类的食物。多吃点红枣,小米,牛奶。另外可遵医嘱适当补充镁、钙、复合维生素B等。

  适时的锻炼助于睡眠。锻炼有助身体健康,保持好身材。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最好在下午4或5时左右进行锻炼,将有助于夜晚的睡眠。同时对缓解疲劳,提高兴奋度也有帮助。

  睡前1小时的放松。直到上床还在进行着剧烈的脑部活动吗?那会使你停不下来,越来越无法入睡,而且易使人发梦。所以睡前1小时试着抛开纷繁的思绪,进行脑部的放松吧。最好热水泡脚或者沐浴,那样会使你浑身松弛,睡的更好。

  美女

  好环境,好睡眠。有条件的话,好好打理你的床吧,舒适的床,舒适的睡眠,这不是家里最棒的地方吗。将卧室整理干净点没有坏处,哪天躺在床上还闻着异味那可真是“美呆了”。睡眠时,最好保持光线很弱,夜间最好黑暗,如果有习惯开灯入睡的那就另当别论。同时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

  “睡美人”有个好睡姿。睡姿也重要?别问了,显而易见。睡姿可以平躺,也可右侧。左侧易压迫心脏,请尽量避免。而且不好的睡姿,比如有习惯将双手结于胸前,将手压在身下,会易使人发梦或者压迫血管的,同样请注意。

二、吃什么可以调整睡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劳逸结合不好,人的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引起许多人失眠,因而带来了诸多痛苦和烦恼。服用安眠药,虽能暂时解除失眠的烦恼,但“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不仅会有副反应,还会产生药物依赖。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达到调节睡眠的效果。
  1.牛奶
  牛奶
  牛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一种是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使人昏昏欲睡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另一种是对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肽类,让人感到全身舒适,有利于解除疲劳并入睡。对于由体虚而导致神经衰弱的人,牛奶的安眠作用更为明显。睡前喝1杯牛奶可催人入睡,对中老年人尤为适合。
  2.小米
  在所有谷物中,小米含色氨酸最为丰富。此外,小米含有大量淀粉,吃后容易让人产生温饱感,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
  3.核桃
  是一种很好的营养滋补食物,已证明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因此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具体吃法是配以黑芝麻,捣成糊状,睡前服用15克,效果非常明显。
  4.葵花子
  葵花子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脑细胞抑制机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晚餐后嗑一些葵花子,还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利于消食化滞,帮助睡眠。
  5.大枣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有补五脏、益脾胃、养血安神的作用。对气血虚弱引起的多梦、失眠、精神恍惚有显著疗效。晚饭后用大枣煮汤喝,或取红枣去核加水煮烂,加冰糖、阿胶文火煨成膏,睡前食1~2调羹。
  6.醋
  含有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消除疲劳的作用非常明显,可用一汤匙食醋加入温开水中服食。饮后静心闭目,有助入睡。

三、如何调整婴儿睡眠


  熟睡中的宝宝安详宁静的睡容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一个情景。不过对于大多数初为人父的家长来说, 这也是他们很多时候求之不得的一个情景。没有哪一个孩子可以“整晚不醒”,不过婴儿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在不时醒来后,的确会自己重新入睡的。
  不少的新妈妈调整不好孩子的睡眠时间,晚上总是弄得精疲力尽,孩子睡不好,大人也休息不好.夜间婴儿啼哭,喂奶,大小便,自然要打搅父母的清梦。安排好婴儿睡眠对母子健康非常重要,否则会引起父母的紧张和疲劳,易诱发疾病。
  新生儿一天要睡眠十六小时以上,中间只有短暂清醒。随着婴儿长大,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的时间慢慢增多。三个月大的婴儿应该每天睡十三个小时以上、大部分在夜间。夜间连续睡眠应该在五到六个小时。一夜醒来一、两、三次,或者一夜不醒都属于正常。
  每个婴儿睡眠的规律都不一样,但是父母应该从三个月开始让婴儿养成有规律的睡眠。婴儿开始睡一夜整觉的年龄各不相同,有的婴儿在三、四个月时,就不再把母亲从睡梦中吵醒。但是大多数足月婴儿在五、六个月大时,才开始能够连续睡九个小时以上,夜间也不再需要喂奶。让婴儿养成有规律的上床时间,但是要适应他的生理需要。如果婴儿在床上要拖延一个小时才入睡,那就晚一个小时上床。摇篮和奶嘴能够帮助婴儿入睡。睡眠前五到十分钟喂奶,在床上玩耍一阵,唱催眠歌曲和轻轻拍打都有助于婴儿轻松入睡。最好让婴儿养成在没有人照顾的情况也能够入睡的习惯。许多年轻的父母不自觉地过于溺爱婴儿,小家伙也很容易养成要人时刻关注的习惯,一刻也离不开母亲,会搞得母亲疲倦不堪。
  婴儿已满五个月后,夜间醒来还哭闹,大都是因为想引起母亲的关注。如果不是饥饿,母亲应该减少主动照顾婴儿的次数,鼓励他独自睡眠。其次,了解一下是否把婴儿放在摇篮中的时间太长了,超过他的生理上的需要。婴儿开始独自睡眠时会很不习惯,经常大声啼哭抗议。训练婴儿单独睡眠的过程应逐步施行,刚刚开始时让他哭一会儿再去安慰他,随后减少母亲露面照顾的次数。一般在训练一个星期以后婴儿就能够独自入睡了。
  六个月大的婴儿开始会做恶梦,见不着母亲的焦虑,紧张和患病都是恶梦的常见原因。有些婴儿有朦胧觉醒和夜惊的现象,朦胧觉醒仅是部分清醒,显得很烦躁,不容易安慰,夜惊与恶梦完全不同,夜惊发生在入睡后一、两个小时之内。婴儿可能惊叫,肢体抖动,但是能够很快重新入睡。和朦胧觉醒一样,夜惊的婴儿没有完全清醒,最好顺其自然,不要强迫弄醒他,因为夜惊的婴儿突然醒过来反而觉得困惑不安。
  如何调整宝宝的睡眠时间
  纠正方法:
  1、逐渐延迟上床睡觉的时间
  对于早睡早醒的宝贝,每天比前一天延迟10-15分钟上床,这样早晨的苏醒时间也会逐渐推迟。
  2、逐渐提前自然入睡的时间
  对于晚睡晚醒的宝贝,每天比前一天提早10-15分钟叫醒宝贝,这样做可把他的入睡时间逐渐自然提前,同时,要逐渐调整宝贝白天吃奶和小睡的时间。在晚上入睡前4小时内不要安排小睡,避免晚上入睡困难。
  还不会站立的宝宝
  1、当你的宝宝在安抚睡着后,在一个睡眠周期后会醒过来是很正常的。你必须抱起宝宝并鼓励宝宝继续睡觉。
  2、如果宝宝在晚上醒过来,如果还需要喂奶,那么先喂奶。
  3、如果宝宝不需要晚上喂奶,先不要进房间安抚她,直到她反抗的哭声超过所需等待的时间。
  宝宝
  会站立至满12月大的宝宝
  1、有些宝宝直到大约6个月大时,开始常在晚上醒过来。这时宝宝需要辅助工具才能入睡。
  2、当宝宝开始在晚上睡觉的周期时醒过来,变得能察觉她周围的环境、关系和需求,她会开始在晚上醒过来找相同的辅助物帮助她自己再安静下来睡觉。
  3、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躺下的方法”,让宝宝知道你希望她怎么做。
  TIPS:让宝宝躺下来的方法
  1、尽可能遵守24小时的完整作息,作息安排必须符合宝宝的年龄。
  2、在刚开始调整睡眠的前几天,先告诉宝宝你的计划,用坚定且温柔的声音让他知道,你会在他清醒时把他放在床上,但没有辅助的东西帮助他睡觉。
  3、一开始宝宝会大叫着要你把他抱起来,这时你要向他强调“现在是睡觉时间”,让宝宝明白,当他睡觉时,你会在他身边。
  4、当宝宝努力要站起来的时候,你就以要他再躺下来的方法来回应。这样连续做十五次,然后走出房间。这时宝宝可能会有很激烈的抗议声,但是不用担心,你将会赢得这个挑战,因为宝宝一定会睡着。
  “哭”是疲惫的讯号
  如果是年龄比较小的宝宝(2~12周大),当他们过于疲惫时,多半在傍晚六点和半夜时分开始哭闹。如果宝宝出生后超过4周,那么就可能开始拒绝喝奶,或者在喝奶的时候便睡着。有些宝宝刚开始喝奶时很正常,大概10分钟后就开始大喊大叫,其实这都是宝宝开始放松、想睡觉的前兆。
  此外,半岁以上、又感觉很疲劳的宝宝,每次将他们放在床上或婴儿车上时,她们就会反抗,这主要是因为宝宝缺乏衔接睡眠周期的技巧。
  宝宝
  缺乏连接睡眠周期的技巧
  “假寐”是指在白天睡觉的时间不超过40分钟。当宝宝第一次发生假寐时,也就是她白天睡眠周期开始的时候。对成人来说,每过90分钟就会改变睡眠周期,但宝宝却只需要20分钟,而白天睡觉周期通常在宝宝8周大的时候开始。
  许多父母都发现,当宝宝终于睡着后,会在20~40分钟后醒过来,然后开始哭泣。这不是因为宝宝睡饱后准备要起床,而是因为她还没有学会衔接睡眠周期的技巧。
  让宝宝自己安静下来
  根据宝宝成长阶段的不同,教宝宝自己安静下来的方式也不相同。在教宝宝自己安静下来时,不可避免的是宝宝一定会有反抗的哭声。在哭过一段时间后,宝宝哭的声音可能会变成尖声哭闹,但不久之后他就会睡着。而关键就在于,在宝宝每次哭闹时,父母都要忍住想去安抚宝宝的冲动。

四、让9类失眠患者睡好觉的方法


  睡眠障碍是个全球性问题,很多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失眠、打鼾、早醒等困扰。美国《真简单》杂志近日总结出人们最爱发生的9大睡眠问题,并让专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一、夜醒型——晚上10点半能正常入睡,但3—4个小时后却异常清醒,每晚深睡时间不足4小时,早上起床后头昏眼花。洗热水澡、睡前喝热牛奶,甚至吃安眠药都毫无疗效。
  专家建议:首先应考虑是否与近期发生的某种压力巨大的生活变故有关,比如感情破裂等。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失眠就会逐渐好转。具体包括:
  1、看心理医生做心理疏导,帮你认清阻碍睡眠的绊脚石,比如一躺到床上,就回忆起让人烦心的事。
  2、针灸有助于减轻焦虑,诱导深度睡眠。
  3、不喝酒。饮酒的确有助入睡,但是从睡眠质量看,它会导致更多的睡眠干扰。
  4、坦然接受“夜醒”。夜醒属于正常现象,并非大难临头,无需为此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5、将闹钟从床头移开,深夜盯着闹钟只会更加焦虑。
  二、晨鸟型——白天忙忙碌碌,晚上一黑天就上床呼呼大睡,但凌晨2点左右会习惯性醒来。原因可能是孩子吵闹、家人鼾声或是被大小便憋醒。醒来之后就无法重新入睡,躺在床上,大脑飞快地思考问题,最终放弃睡眠。
  专家建议:
  1、此类失眠者应当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并坚持一周,由此可以计算出一周睡眠时间。比如,按每晚7个小时睡眠计算,要想早上5点起床,就应该在晚上10点睡觉。之后逐步调整睡眠时间,使早晨醒来的时间逐渐晚些,从而达到调准生物钟的作用。
  2、为了减少“早醒”焦虑,建议醒来时不要躺在床上,最好起床放松一下,比如喝一杯果汁或牛奶。越是躺在床上“努力睡”,反而越清醒。
  三、夜猫子型——通常在夜间更兴奋,看电视、看书、上网、做家务,一直熬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早晨因为要上班,还得正常起床,但起来后会觉得头昏眼花。
  专家建议:
  1、睡前一定要放慢生活节奏,尽量利用白天时间处理电子邮件、安排家务。
  2、电视、电脑显示器发出的光可抑制褪黑激素,导致睡眠障碍,可以给它们增加蓝光滤光片。3.晚上光照太强,就相当于摄入了咖啡因,因此睡觉前至少2小时应调暗灯光。
  四、焦虑型——入睡时很顺利,但睡眠中会多次醒来,虽然躺在床上,脑子却转个不停,想东想西,为工作生活琐事而焦虑。如果睡眠环境差(室外嘈杂等),或者从事了新的工作,那么失眠会进一步加重。
  专家建议:
  1、放松身心,转移注意力,比如关注自己的呼吸。
  2、让睡眠环境更加恬静,比如加厚窗帘以遮住窗外路灯的灯光等。
  3、睡觉时戴耳塞。
  五、赖床型——入睡困难,可能需要1小时左右。而一旦入睡,早晨就怎么也不愿起床,经常睡懒觉。
  专家建议:
  1、下午和晚上不喝咖啡因饮料。
  2、上午尽量多接受阳光照射,适当参加户外运动。3.必要时可在睡前补充0.3毫克褪黑激素,促进睡眠。
  六、慢性失眠型——入睡需要1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睡眠过程中醒来多次,每次清醒持续几分钟到1个小时;常说梦话。
  专家建议:
  1、改善晚间生活习惯和睡眠环境。理想的睡眠环境包括:适当降低卧室室温;光线稍暗;播放包含雨声、海浪声或树叶沙沙声的CD,可掩饰环境里令人心烦的杂音;只把床作为睡觉之所,不在床上看电视。
  2、即时就医,配合医生诊断失眠病因。
  3、白天练瑜珈,适当锻炼。
  七、过度刺激型——为了完成工作加班到午夜或凌晨两三点,想倒头大睡时,却发现由于过度兴奋无法入眠。
  专家建议:
  1、在白天小睡有助于平衡睡眠时间,但是时间不宜过长。
  2、即使工作很晚,也应该设定一个固定的睡觉时间。
  3、养成睡前放松习惯,如睡前半小时洗温水澡、看书读报、调低灯光亮度等。
  八、缺觉型——由于工作、生活或学习的缘故,正常情况下睡眠不足5个小时,导致经常感觉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专家建议:
  1、白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做的工作。
  2、戴上耳塞,避免噪音干扰睡眠。
  3、学会“放弃”,从某些事务中脱身。
  4、多参加体育锻炼。
  九、激素导致失眠型——多为更年期女性,表现为入睡难,半夜常醒,醒来后辗转反侧,直到起床,起床后常常精神萎靡。
  专家建议:
  1、女性绝经后,激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睡眠,如果潮热很严重,卧室最好保持较低温度。
  2、服用睡眠类非处方药物需当心,此类药物中含有会在人体内长时间停留的抗组胺剂,会导致嗜睡,并持续大约18个小时。
  3、睡前20分钟服用0.3毫克非处方药褪黑激素。
  4、接受体检。女性在更年期前后可能开始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等严重睡眠问题。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生活保健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