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9 06:39 来源:网友分享
1、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是胃胀的常见表现。中老年人发生胃胀的话要考虑到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2、稍微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或一进餐即会腹泻,有的在腹泻时或腹泻前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3、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者。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4、饭后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平卧或身体前屈或腹压增加时更明显),要考虑肠食管反流病。
5、饭后上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类似症状持续多年,又常在秋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诱发的话,有可能是急性肠炎。
1、坚持饮用清淡液体
如果您的胃正感不适,就不大能承担消化食物的额外负担。坚持食用流食,直到您感觉有点好转、不再呕吐为止。清淡的常温液体(如水或稀释的非柑橘类果汁)易于消化,同时可以防止由呕吐或腹泻引起的脱水。
2、顺其自然
对于小小的“胃流感”(并非真正的流感,流感是由特定微生物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卧床休息,让时间治愈。您休息得越多,身体就有越多的能量来抵抗入侵病毒。
3、不要饮酒
酒精对胃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您已经感到胃部不适,现在肯定不是饮酒的时候。(如果您现在的胃部不适是由饮酒引起的,不要想着那句古语“喝一杯解宿醉的酒,以酒解酒,以毒攻毒”,更多的酒精摄入只会使您的身体更难受。)而脂肪较多的食物、口味重的食物、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香烟也都一样。
4、坚持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当您准备恢复饮食时,先选择一些软的清淡食物,例如面包、未涂黄油的吐司面包、蒸鱼或香蕉。避免食用高脂肪及高纤维的食物,喝点鸡汤也不错,但如果是低脂肪的食物的话是可以吃的。
5、不要害怕呕吐
试图阻止呕吐,因为呕吐是您的身体排出胃中捣乱物质的一种方式。强制阻止这种冲力有可能引起食道撕裂。
6、保持电解质平衡
除了需要补充因呕吐流失的水分,保持体内钠和钾(电解质)的平衡也非常重要。如果您超过一天左右的时间都不能进食,可饮用一些运动饮料,这样对胃的刺激小,且能补充电解质,但如果直接饮用会对胃有刺激,喝下之前可先用水稀释。
1:胰酶。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及胰脂肪酶等,主要用于食欲不振及胰脏病、糖尿病引起的消化不良,于饭后服用。但片剂不可嚼碎,也不能与酸性药物并用。
2:胃蛋白酶。为一种消化酶,常用于吃了蛋白性食物后,缺乏胃蛋白酶的消化不良,病后恢复期的消化功能减退,以及食欲不振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但它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故常与盐酸合用。它有散剂(俗称药粉)、合剂、糖浆剂及片剂等,于饭前或饭时服用,但不宜与硫糖铝、碱性药物同服。应密闭贮于干燥避光处。若已变质,则不得再用。
3:强力胰酶。含有胰酶与胆汁浸膏成分,可使紊乱的消化机能正常化,令消化道内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得以顺利消化,故适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病、胃酸缺乏、感染性疾病和手术恢复期等,片剂于饭时服。
4:胰淀双酶片。为肠溶片,含有淀粉酶与胰酶成分,适用于治疗缺乏淀粉酶与胰酶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肝、胰腺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碍等症。于饭时服。
5:复方淀粉酶粉又称胖得生。含有淀粉酶与胰酶、乳酶生的成分,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小儿积食、肠内发酵、腹胀、便秘及小儿发育不良等,于饭时或饭前服。用毕应密闭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
6:酶片。含有胃蛋白酶与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成分,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后胃功能减退及饮食过饱、异常发酵,尤其是老年人胃肠胀气等症。应于饭前服,但不能嚼碎,也不宜与抗酸药洛赛克、硫糖铝、胃得乐、胃舒平、氢氧化铝、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合用,不宜同食猪肝(因含一定量的铜元素),否则会降低或失去疗效。
7:消胀片。含有二甲硅油与氢氧化铝成分,可降低胃肠内气体微泡的表面张力,以促使微气泡破裂而释放出气体,排出体外,适用于治疗胃肠胀气,在气体排除后,有助于消化。但过多服用,易引起便秘。
8:稀盐酸。能增加胃内酸度,有利于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并增强其活性,从而消化蛋白质。当稀盐酸进入十二指肠后,可促进胰液和胆汁分泌,使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呈酸性,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故适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酸缺乏症,如萎缩性胃炎及发酵性消化不良等,于饭前或饭时服,常与胃蛋白酶合用。用前需用温开水稀释成1溶液,服后用水嗽口,以免腐蚀牙齿,造成脱钙。长期服用易引起便秘。若用时不慎接触了皮肤,应迅速用水冲洗。
9:康胃素又称卡尼汀。可促进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能增强消化酶的活性和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胃酸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慢性胃炎及腹胀、嗳气等,也可用于婴幼儿厌食与孕妇的胃肠功能障碍,于饭前服。但不宜与碱性药物合用。胃酸过多或急、慢性胰腺炎病人禁用。
1、太白穴
如果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刚吃一点就胃胀,甚至还不断打嗝,有想呕吐的感觉,不妨在平时多按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调理脾气虚弱有好处。它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另外,常按太白穴还能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感。
2、内关穴
专家介绍内关穴属心包经,除益气安神,还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常按摩内关穴,对缓解胃部胀气有一定作用。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具体来说,就是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除了强壮身体、调节机体免疫力,还有调节脾胃的好处。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要缓解胃胀气,按揉此穴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儿,效果会更好。
4、背部腧穴
其实这是一类穴,即背部的肝、胆、脾、胃腧穴,缓解胃部胀气的效果更明显。不过按摩时,要借助家人的帮忙。
这四个穴位均位于背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肝腧,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腧,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腧,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腧,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体穴位不好找的话,可让家人握拳,用掌指关节在患者的背部中间部位来回滚动,这样也可把肝、胆、脾、胃腧穴都很好地按摩到。力度以微感酸痛为宜,大概每个穴位按摩一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