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1 10:31 来源:网友分享
从短袖到棉衣,北京仅仅用了一夜。
“北京没有秋,从夏跳到冬”。实际上,全国都一样!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受冷空气影响,近段时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将有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下降幅度将达到4~8℃。
“今年冬天会冻哭”甚至成了微博热门话题。
怎么才能快速适应天气转换,在暖气供应之前全面御寒,一份从头到脚的保暖秘笈,必不可少!
树枯根先衰,防寒先暖脚
不穿袜子,在冰凉的地板上走上几个来回,你就会感觉到一阵寒意瞬间传遍全身。因为,脚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同时还分布着一些重要的穴位,影响着五脏六腑,所以,这保暖,第一步就要把脚给暖好,否则就容易引起呼吸道、肠胃道的不适,人也会经常感冒。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宋恩峰有自己的办法,用中药泡脚。
“武汉的冬天特别冷,我经常给患者推荐一个泡脚方,大家反响不错。取桂枝10g、砂仁6g、吴茱萸6g、白豆蔻10g、淫羊藿30g、生姜10片、仙茅10g泡足。”宋恩峰教授提醒,热水泡脚,水温不要太高,用水量一定要淹没过脚腕以上。泡完脚还可以适当按摩足底,因为脚底有很多穴位,可以缓解疲劳,帮助睡眠。
这几服中药都是非常常见的药材,普通药店都可以买到,泡完可以给足底适当按摩一下。把两个脚心相向置于床上,左手搓右脚心,右手搓左脚心;也可用中指或食指由脚心向脚趾方向做按摩,每次100~200次,以按摩部位发热为度,两脚轮流进行。
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洪积波则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的意见是,其实最怕冷的人都是体质不太好的人,所以保暖的根本还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洪积波就经常给患者建议,冬天不要懒,多参加各种运动,比如慢跑,跳舞,跳绳,踢毽子,散步等,长走动,跺跺脚这些都可以增强脚部的血液循环,使得脚保持一定的温度,还能提高双脚对外界低温的适应能力。
很多人天气一冷,习惯性的就把加衣服作为抗寒首选,其实你稍微活动活动,比如在家里拖拖地,很快全身就会暖和起来。当然对于一些慢性病人尤其要注意,还是需要及时穿上保暖轻便的棉鞋和毛袜。鞋子不能太小,太小会使得脚部循环不好受到挤压。最好垫上鞋垫,如果爱出脚汗,鞋垫最好每晚更换,方便第二天穿,干燥才不会感到冷。
当然,一些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等,同时结合滋阴养气的食物,如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等,同样能达到温阳补气的目的。“冬季有些食疗方,可补气养血,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怀山莲子黑豆老鸭汤等,大家都可以尝试下。”宋恩峰介绍。
神仙也怕脑后风
民间有个说法,头部不保暖,就像保暖瓶没盖子,所以,冬天即使衣服穿得再厚,但头不保暖,还是起不到保暖作用,要知道“神仙也怕脑后风”。
“头是诸阳之会”,宋恩峰说,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人身上有些区域的确不能乱冻,其中头颈部最为突出。如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严重的会诱发脑血管疾病。
“每次气温骤降,就会有不少人因为脖子疼、颈椎病复发来就诊,这也是很麻烦的。”宋恩峰教授表示,“颈部上承头颅,下接躯干,称得上人体的要塞。”
暖头颈,帽子围巾少不了。冬季戴帽最好能盖住前额,不要稍微一出汗就摘掉帽子,否则热量快速流失很容易感冒。
除了“装备”要齐全,适当来点小动作也会增加暖意。宋恩峰教授经常告诉患者“没事就搓搓”,这可是暖冬利器,通过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才是让身体暖起来的“硬道理”。
怎么搓有讲究。先用手指找到大脑中线,再散开十指大面积抓梳整个头部,顺、逆时针各36次,可以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畅通,增强头部御寒功能。
这招对上班族同样适用,不仅可以驱寒,还能调理身体机能。比如经常练习搓腹,搓热双手,再用右手放在左手上,绕着肚脐顺时针搓摩腹部十分钟左右,连续坚持可以收到调理脾胃的效果,还可有效预防便秘;女性可以选用搓腰法:用掌心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红热,可以预防长时间坐班带来的腰肌劳损,对预防女性痛经也有好处。
如果你还是觉得冷,晚上回去可以做个热敷。中医认为,“温则通,通则不痛”。头颈受凉了,晚上做个热敷可以驱除风寒湿邪,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如果觉得颈部僵硬,可以在热水里加少量盐和醋,然后将毛巾浸水拧干,敷在患处,就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轻松舒畅。
三药敷肚脐,让胃暖暖的
天忽冷忽热,肠胃也爱闹别扭。有时又痛又胀,有时只痛不胀,甚至还有的又痛又吐又泻。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科主治医师刘慧敏看来,秋季最易发生的就是腹泻,也因为天气转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发作的情况比比皆是。
肠胃受凉了,身体更受罪,再好的美食也没心情品尝。拥有一个暖暖的胃,才能过得舒心。
刘慧敏解释,秋季腹泻和夏季腹泻不同,尤其多见于平时脾肾阳虚的人群。“脾虚阳虚的人阳气不足,一般怕冷,四肢凉,很容易出现大肠功能失调,比如腹泻或便秘这些情况。”
一到秋冬,寒邪直击脾胃,再加上天冷,人都爱吃点火锅、烧烤之类的热乎辣食。肥甘肉厚的,尽管吃起来过瘾,但对于脾肾阳虚的人来说,胡吃海塞完了“事后给颜色”,出现胃痛、胃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都是肠胃受寒惹的祸。
既然如此,怎么才能让自己的胃过个舒服的冬天呢?刘慧敏提供了两个不错的暖胃方子。如果你是因为吹风或吃了生冷的食物,让脾胃受了寒而出现胃痛、胃胀,就可用红糖、陈皮、苏梗、生姜熬水饮用。如果生姜放多了,很容易引起口干辛辣的感觉,红糖放多了比较滋腻,建议比例可以是一小手指的生姜,半块红糖,两片陈皮就可以了。
如果本身是脾肾阳虚腹痛、腹泻的患者,不妨用干姜、丁香、豆蔻三种药材研成粉末往肚脐上一敷。“三种药材按照1:1:1比例,用温水调和,在肚脐上敷上2个小时,一天2到3次就好了。”
此外,也可借助“暖宝宝”给胃肠提供温暖。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将暖宝宝的背胶撕下,隔着内衣贴在胃的部位,这样才不会让皮肤烫伤。这种外敷的方法同样可促进胃部血液循环。不过,想要暖胃,还是别等腹痛来袭才绷紧神经,平时就应该增加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才能让身体和胃都暖意融融。
手干冷糙,内服外用一起上
有些人常被别人称为“冷血动物”,什么时候碰ta的手都是冰冰的。为什么别人的手,又暖又润又水嫩,自己的手又干又冷又糙,还长冻疮?
“手脚冰凉的人,大多气血亏,阳气不足。”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舒友廉解释,对于这类人,除了最基本的运动处方,通过一些中药材来帮助身体回暖也是极好的,比如桂枝、当归和一些简单药物食物,如大枣、炙甘草等组合在一起,再加点红糖煮一煮,就可以起到养血温经的作用。
其中,桂枝是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夏季采收后晒干或阴干而来,辛甘温,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所以,经常手脚凉,不妨试一试。
除了手干,还有不少女性朋友觉得“拿不出手”的一个原因是手又干又糙,跟脸比,老了10岁不止。“平日里补水都快喝成水桶了,也没用。”舒友廉医师介绍,想让手部皮肤更细腻漂亮,秋冬季节护手霜少不了!
护手霜好不好,关键看成分。舒友廉医师推荐读者朋友在挑选护手霜时最好选择当中含有杏仁油、牛奶、核桃油、椰乳等滋润的成分,相比清爽的芦荟,这些成分,在秋冬季节使用更适合。“很多女孩子,特别喜欢芦荟,无论面膜还是护手霜。事实上,芦荟是一味中药,味苦寒,有泻下、清肝、杀虫的功效,治疗痤疮等炎症性疾病更适合,可以清热,但滋润功能不够。”
如果是手已经破皮裂口,这时候就别再用冷水洗手,也不要用强碱性的洗护用品,可以用一些温和的香皂。完成清洗工作后要马上对双手进行保养,涂一些秋冬季常用的护手霜,睡前厚厚地涂上一层,保管滋润一整夜。在饮食方面,可选择多吃一些温暖滋润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红薯等,这些都可以对手指皮肤干裂都起到保护和预防的作用。
呵护“肺之窍”,温水冲鼻腔
冷空气一来,除了手脚发凉,很多人最突出的感觉是鼻子不舒服,来耳鼻喉科看门诊的急性鼻炎患者也多了不少。
气温骤降不但会使急性鼻炎患者增加,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患者要是没有做好保暖措施,也容易在此期间病情加重。
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姜志辉介绍,鼻黏膜下布满血管,能使鼻子起到过滤、调温以及湿润的重要作用,秋冬季节冷空气来袭,就会对鼻黏膜造成刺激,鼻腔发痒、喷嚏不断,感冒风寒接踵而来。
由于气温下降而着凉,抵抗力较弱的人很容易患上急性鼻炎,同时也容易导致急性鼻窦炎发生。姜志辉提醒,要避免被鼻炎袭击,还有个不错的方法——用温水冲洗鼻腔。
“每天回到家后,用温水冲洗鼻腔,能将白天空气中的花粉、灰尘及其他污染物冲洗出去,软化并冲洗出鼻腔中形成的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同时,冲洗时要注意水的温度,要使用温水,不要用冷水。冲洗时水速不能太强,缓慢冲洗;另外,鼻腔冲洗时,务必记得不要吞口水、吐口水,或讲话。
“鼻为肺之窍”,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就要守好这道“门”。每天早晨和睡前,可用双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鼻的耐寒能力。
给鼻子保暖还要增加户外活动量,比如慢跑、游泳,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提高身体免疫力。如果冬天早上起来鼻塞,可在起床前先在被窝里多加件衣物,起床前或起床后喝杯热开水,戴口罩预防冷空气直接进入鼻腔,更能直接预防鼻过敏,不让鼻炎有可乘之机。
及时进行鼻腔检查、患处的光片、血常规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