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2 10:38 来源:网友分享
脑炎由病毒直接侵犯或由病毒或其他异种蛋白引发的超敏反应所致的大脑急性炎症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具有发热的脑膜炎症,其特征为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症,糖定量正常,蛋白定量轻度增高,涂片及培养检查未发现细菌,脑脊髓炎脑和脊髓都被累及的炎症性疾病。
脑炎可以是病毒性感染原发的临床表现,或者是继发的临床表现,引起原发的脑炎的病毒有流行性的(虫媒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与柯萨奇病毒),或散发性的,通过蚊子传播的虫媒病毒性脑((圣路易型脑炎,东方与西方马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只在温暖季节感染人体。继发的脑炎通常是病毒感染的一种并发症,是由免疫机制所造成。,举例来说,在麻疹,水痘,风疹,牛痘接种,天花以及许多其他不太明确的病毒感染后发生的脑炎都是继发的脑炎。这些围绕感染或感染后脑炎典型地在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后5-10天出现症状,在病理解剖时看到的病理特:是血管周围的脱髓鞘变化;很少能从脑内分离出病毒,在腮腺炎中,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原发的与感染后的可以兼有。。
在十分罕见的情况下,脑炎或其他脑病可以成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迟发的病症,大家最熟悉的是与麻疹病毒有关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脑炎可引起发热与全身不适,而无脑膜刺激体征,或者可引起脑膜刺激征象(发热,头痛,呕吐,全身不适以及颈项与背脊强直)再加上大脑功能障碍(意识改变,性格变化,抽搐发作与肢体轻瘫)以及颅神经功能异常。
死亡率随病因不同而有变动,而且同一病毒感染的流行其严重程度每年也可有不同,在婴儿中较易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后遗症,但年幼儿童出现病情好转的时期要比发生同样感染的成人病例持续更长久
1.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热程约7~10天。
2.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第2病日后,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
瘫痪约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
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有发热,头痛等一般症状,神经导师系统的表现,根据病因病变分布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专业轻型的病例,可仅有头痛,头晕,颈部僵直等,浆液性脑膜炎的症状,病变严重弥漫时,则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躁动,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不自主运动,尿便障碍,惊厥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脑或去皮质状态,有时病变可局限于脑干,脊髓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分别称为脑干炎或脊髓炎。脑炎起病时血中白细胞可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髓液检查可发现晋升颅压升高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轻至中度白细胞增多,蛋白质也可轻至中度增多,脑脊液的糖量一般正常,这与细菌或真菌感染医术不同病毒性脑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时,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者也不太少见。
在严重的病例脑电图检查,可四川发现广泛高度不正常的高波幅慢波及在此背景上的局灶性,改变相同影像学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坏死灶(颞叶及额叶坏死灶见于单纯疱疹脑炎)和主要基因位于脑白质的脱髓鞘病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轻重及预后因病原的不同,现任而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单纯疱疹性脑炎,神经损害严重,病情重,死亡率高,也可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运动障碍智能缺损等),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脑炎,则症状轻,预后好,多可痊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情重,若如能度过急性期,则预后较好,可不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一是怎样预防乙脑。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二是做好疫苗预防。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占50%。一般要求1岁接种2次,2岁加种1次,5岁再加种1次,共4次,若有遗漏者应去地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外来人口中有遗漏接种者也应去补种。
三是加强动物传染源管理。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 四是搞好预防接种及时注射乙脑疫苗。注射乙脑疫苗效果明显,保护率高。流行地区接种对象一般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减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针至6岁,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剂量为6~12个月婴儿0.25毫升;1~6岁0.5毫升;7~15岁1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因为疫苗接种后,大约40天左右才产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种。在乙脑流行季节,用大青叶、板兰根、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有预防作用。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及时发现病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乙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乙型脑炎病儿常在数日内病情迅速加重,所以应在医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腰椎穿刺输液等。不要因疼爱孩子延误诊断。病儿应隔离在有防蚊设施(沙门、沙宙、蚊帐)、凉爽(室温低于30℃)、安静的病室内。发热时应多补充水分,可给西瓜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米汁,菜汤等清凉流质食物。对高热多汗病儿应勤擦皮肤。用热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处(如骶、尾部等)皮肤,以防褥疮发生。
治疗方针
病毒性脑炎无特效疗法。控制颅内高压、高热和抽搐发作尤为重要。昏迷患者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治疗及抗病毒治疗。
对症治疗
1.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于5%葡萄糖液内静滴。由较大剂量开始,逐步递减,疗程不超过1个月。 2.脱水利尿:20%甘露醇静滴,疗程视病情而定。 3.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 4.抗精神病药:对精神运动性兴奋,可给氯丙嗪、奋乃静或泰尔登,剂量应个别化。 5.减颅内压。
药物治疗
1.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无环鸟苷、碘苷、阿糖胞苷、阿糖腺苷等。 2.防止病毒穿入细胞:金刚烷胺、环辛胺。 3.使人体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素肌注,疗程视病情而定,早期应用。 4.防止病毒吸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
预后情况
后遗症主要是脑及延髓病变后所遗留的肌肉瘫痪最为多见,多为一侧上肢瘫痪或双上肢瘫痪。颅压增高症状,多数可完全恢复,但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能发育迟缓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