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大数据:通常只能看小病 三大风险要留意

2017-04-21 14:42 来源:网友分享

  得病之后习惯通过手机来寻求帮助——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移动医疗已经走入越来越多的家庭。最近,第三方机构发布了《中国移动问诊白皮书(2017)》。大数据显示,移动医疗有三大风险,使用还需避开这些风险。

  名词解释:“移动医疗”,业内常用的定义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尽管移动医疗取得长足发展看上去已是大势所趋,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风险。

  网上通常只能看小病

  据北京海淀区张女士描述,一天早上,她起床后发现身上起了很多红色的小疙瘩,于是她使用了搜索引擎上的“问医生”功能。

  “我按照要求填写了主要病症、发病时间,并且分别上传了3张局部、整体、小疙瘩特写的高清照片。在提交这些信息后,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是否要绑定手机号,如果绑定,有答案后会有短信实时通知,否则只能时时打开网页查看医生是否有回复。”张女士说。于是,张女士绑定了手机号。大约3个小时后,张女士就收到短信提醒,已经有医生回复了她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具体内容,她只好再次登录网页查看。

  “有3名医生回复了我的问题,但是对我的诊断各不相同。1名医生判断是急性荨麻疹,1名医生回复说是过敏引起的症状,还有1名医生说是蚊虫叮咬引发的皮肤应激反应,而且他们并没有追问我的状况。”张女士说,问题并没有得到切实解决。“3名医生3种说法,没办法判断哪个是对的。我索性自己涂了点外用消炎膏,晚上症状就慢慢消退了。这种网络上免费的问医生,往往只能问小病,比如感冒发烧、扭伤、伤口护理等,即使误诊了也出不了大问题,他们也没有法律责任,而且你连举报的地方都没有。我觉得没有什么保障,所以一般还是去医院看病。”

手术不在医院里进行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女士曾经想借助一款移动医疗app联系医生割双眼皮。“当时也是经人推荐后知道了这个app。在网上查询后,发现app上的价格确实比医院和美容院便宜不少。”去正规医院割双眼皮加开眼角的花费大概在1.2万元左右,但是通过移动医疗的方式,可能会省3000多元。

“具体的方式是,在app上注册后,app会派出私人顾问与你‘单线联系’。于是我注册了1个账号,果然有人联系我了解诉求。聊了一段时间后,我选择了他们平台的1名医生,并约好时间我和顾问一起到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到诊室找到那名医生。见面后,医生根据我的脸型做了效果图,我也比较满意。”李女士说。

截至目前,李女士对于移动医疗提供的服务基本上满意,但是接下来当李女士询问是否在该三甲医院进行手术时,私人顾问与医生共同表示,医院的诊室排不开,要到他们合作的一家诊所进行手术,并且一直强调是绝对正规的。

“私人顾问带我去看了下手术环境,我发现是一个类似社区医院的处置室,看起来很干净,但是感觉还是达不到可以做手术的标准。我又具体询问是否会签协议以及手术风险承担的问题。顾问一再表示医生是专业的,他们已经进行过好多次手术,没出过任何问题,无需担心。但是到最后,我们还是没有明确归责等事项。考虑再三,我最后没有通过app联络医生进行手术,因为承担不了这个风险。”李女士说。

有人专门倒卖患者信息

在某移动医疗平台工作过的黄先生介绍,现在很多移动医疗采用的是oto模式(线上到线下电子商务模式——记者注)。患者在线上通过app寻找到自己中意的医生,对其进行相应的询问。觉得满意的话,可以约线下进行面诊,一般都是到医生工作的医院进行,结束后再回到线上,与平台一同对医院及医生做公开的评价,这也是一个监督的过程。

移动医疗的风险现在还处于法律的真空地带。当初,我们的平台就研究过这个问题,想对做项目的患者给予一些保险业务。那段时间,我们与各大保险公司都谈过,但是因为没有先例,所以对具体的责任认定和细节都没有规范的标准。如果合作,成本会非常高,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据我所知,如果是去某个医疗机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则该机构担责,但因为平台只起到中介的作用,所以应该由机构对其进行赔偿。但是如果走的是非正规渠道,例如患者与医师私下联系进行治疗,那患者的权利就很难得到保障了。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我工作过的平台一直都与正规医疗机构合作,这样无论对平台自身还是对患者来说,都有保障”。黄先生说。

据黄先生说,现在移动医疗比较大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存在患者与医师跨平台进行私下联系,例如第一次通过平台找到某位医生进行了玻尿酸注射,感觉效果还不错,那么下次患者很有可能会直接找到医生进行治疗。这样虽然省去了平台的中介费,但其实患者少了一道保障,属于冒险行为。

其次是移动医疗被“滥用”“错用”,有一些不适用的病症也被强硬地移植过来。

对此,黄先生举了个例子:许多咽喉有问题的患者把自己的检查报告及高清照片传到平台希望能得到专家的诊断。但是声带的问题往往非常复杂,很多时候需要医生看到患者声带运动的实际情况才能给出准确判断。单纯的“拍图问医生”给医生带来了极大的误诊风险,把病说大了会被认为是小题大做,把病说小了会被看成是误诊,医生往往也很为难。

再次是关于患者信息的泄露问题。“现在医疗行业也存在着‘黑市’,尤其是移动医疗,专职倒卖客户信息的大有人在,也有黑客专注于攻击医院网络窃取信息。”黄先生说。

用好移动医疗,这样做省时省力——

对患者:移动医疗维权有技巧

“远程医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医疗方式,患者在远程诊疗过程中享有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须尽到说明义务,且必须保护患者隐私,一旦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医疗机构过错的认定及免责事由,适用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法学博士孟强说,对于远程医疗中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界定,相关法律法规仍然能够适用。

广东省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佛山市中级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军认为,按照我国现行的医疗管理体制及其规定,具有发展前景的手机医疗可能还不具备“合法”的身份。

对患者:别放弃传统的医疗手段

宁波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朱春伦认为,很多疾病的症状和原因复杂且患者个体差异明显,面对面诊断都有30%的误诊率,单靠互联网平台的简单交流很可能导致误诊,引发医疗纠纷。因此,传统医疗手段依然不能放弃。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