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7 14:12 来源:网友分享
漂亮女孩说谎从不脸红
“从小到大,我都是在妈妈的训斥中生活的。”她向医生倾诉着,妈妈非常能干,对她的学习、生活一直都不满意,平时经常训斥她,长期下来,她越来越不自信,在心理上也越来越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成了一个“爱说谎而且说谎也不脸红”的人。
在跟朋友初次交往时,她总是说自己“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有时跟另外一群朋友说“自己是做模特的,一个月收入上万元”,有时又说“自己正在负责一个大项目能挣很多钱”。其实这些都不是事实,是她随口编造出来的。初次跟她交往的朋友看到她说话时真诚的模样,都信以为真,对她羡慕不已。时间一长,就连娜娜自己,也以为出身于高知家庭、做模特、负责大项目等,就是她自己的人生。
谎言终归是谎言,总会被戳穿的。娜娜面对不同的人群,要不断地圆谎,时间一长,她自己也心力交瘁,而且经常穿帮。慢慢的,朋友都知道她是个爱撒谎的人,渐渐地疏远了她。她越来越孤独了。
一位在校学生因为在实习期间被认是贼,内心深感委屈,频频纵火以泄愤,快报昨日对此进行了报道,专家分析他可能是有“纵火癖”的心理障碍。记者进一步采访发现,和“纵火癖”类似的怪癖型心理障碍还有不少,像说谎癖、拔毛癖、偷窃癖、赌博癖、露阴癖、购物癖、上网癖等,均属于这类怪癖型心理障碍。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陈建国说,这些怪癖型心理障碍在心理学上属于“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他在门诊上也常常遇到这样的病例,这类患者约占心理疾病患者的5%-6%。快报记者张星
[拔毛癖]一头秀发被她拔成半秃
18岁的小涵(化名)本来有着一头长长的秀发,但她的朋友最近却发现,她的头顶竟然秃了一大块,半个成人巴掌大的头皮上,光秃秃的没有一根头发。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脱发了?同学朋友都疑惑不已。其实,小涵和家人都清楚,这些头发并不是自然脱落的,而是被小涵自己一根一根拔下来的!
小涵喜欢拔头发的事情,家长也是最近才发现的。起先,妈妈发现小涵的头发变少了,就问她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没有休息好。小涵说,“没有事,过段时间会长出来的。”有天晚上,妈妈发现小涵在看电视时,正把头发分成一根一根地朝下拔,妈妈大吃一惊,难道小涵的脱发竟然是她自己不断拔掉的?妈妈喝止了她。但第二天,妈妈又发现小涵在拔头发。小涵这才告诉妈妈,她的脱发就是她自己拔的,而在拔头发的时候,她也说不清楚原因,就是感觉到比较舒服。
陈建国说,小涵所患的就是拔毛癖,也叫拔毛症,男女均可发病,女性比例较高。这类患者都有难以控制拔除自身毛发的欲望并付诸实施。他们经常拔除自身的毛发,以致毛发明显稀少。拔毛的部位可以是身体上任何长毛发的地方,比如腋下、阴部、肛门等,但最常见的还是拔头发,占到近九成;还有的患者喜欢拔睫毛、眉毛。
拔毛前患者拔毛的冲动逐渐增强,而且还伴有紧张感,想自控的努力通常是以失败告终,拔除毛发后立即如释重负般感到愉快和轻松。有的患者在拔下毛发后喜欢将其含在嘴里或者用牙齿嚼,少数患者还会将毛发咽下。
专家说,拔毛癖是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可能是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一般拔毛癖患者发病前多有导致情绪不稳的诱因,如需要与父母分离,或因学习压力过大,受到老师批评、遭到父母分离。也有研究发现,拔毛癖患者伴发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分别为55%和57%。
专家分析说谎上瘾也是一种病
陈建国说,娜娜这是患上了“说谎癖”。说谎发展成她的行为习惯,而且在脑子里得到强化后,那就成了“说谎癖”。一般来讲,患上“说谎癖”的人,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提时成人不良影响和不当的教育方法。
患上“说谎癖”的人从小应该是个好幻想的孩子,在思维和理解力还不强时,容易将幻想和现实混淆。他往往不是在说谎,而只是把想象的情节当成了现实,以自己为主角,任意编造情节,一幕一幕在脑海里演出,以满足在现实中达不到的要求。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说过谎。有些谎言是善意的,也有的谎言是因为迫不得已,这些都无可厚非,可是“说谎癖”者却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说谎行为,甚至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他们只要不说谎心里就很难受,这时候,说谎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掩饰或者夸张的行为,而是一种心理疾病。
[偷窃癖]偷书贼竟然是单位领导
50多岁的老李是单位里的骨干,是主要部门的负责人,也算是一个领导。像他这样的条件,按理说应该啥都不缺,家庭幸福,经济宽裕,事业顺利。但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大跌眼镜的是,他竟然是个“小偷”,在两年内连续偷了他们单位图书馆的100多本书籍!
起初,老李单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清点图书时,总是发现少了几本,连续两年下来,整整少了100多本。这让工作人员非常奇怪和不解,都是本单位的人来借书或者在馆里阅览的,难道是出了“内贼”?后来,他们就装了个监控录像,在录像中,他们惊愕地发现,偷书的竟然是老李!在录像中,老李从书架上抽出了两本书,翻了翻就塞进了衣服里面夹着出去了。而后来,在老李家里的床底下,发现了丢失的这100多本图书。单位里对老李进行了处理。
事后,老李说,这些书他从来不看,也不是他感兴趣的,但他每次就是忍不住要顺手拿上几本书,这样就有一种快感。
专家分析
陈建国说,“偷窃癖”是一种由于忧郁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反射症状,“偷窃癖”患者往往无法自拔,但所偷东西,往往既不名贵也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只是一种强迫心理。相关资料显示,“偷窃癖”患者70%是女性,其中又以中年妇女占多数。其实患者清楚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他们会后悔、内疚。
一个“真正”的小偷和“患病”的小偷有什么区别呢?专家解释了两者的区别:小偷总是想偷最值钱的,而有“偷窃癖”的患者对于“偷”的东西却并不特别需要,仅是为了获得偷窃时带来的快感。
[赌博癖]麻将桌前烦恼全无
月入五六千全都输光光
大刚(化名)是一家饭店的经理,每个月的收入都有五六千元。结婚后的两年来,他迷上了赌博,不但把以前的积蓄全都赌输了,而且还把每个月的工资赌得一点都不剩。妻子也闹着要跟他离婚。昨天,他走进心理咨询室向医生倾诉,“我也知道赌博不好,但每一次都忍不住还是要去赌。”
他说,每天下班后,只要一坐上麻将桌,一切烦恼忧愁全都抛得无影无踪。他并不是不愿意回家,主要是回家后忍受不了妻子的唠叨,更无法面对母亲发病时的痛苦。他的母亲患病多年,从小他就目睹了母亲癫痫发作的场面,他心里一直有着阴影。
专家分析
陈建国说,大刚患了病理性赌博症,也就是赌博癖。这类病人平时充满对赌博的向往和冲动,他们放弃正当的文娱活动,甚至不顾及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重要的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遭到破坏,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如果企图戒赌,其情绪会变得悲伤、低落。
专家介绍,导致病理性赌博的原因很多,与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特点往往有某种关系,并且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缺陷或障碍。比如,有的人因为失去工作导致其心理失衡,精神忧郁,但在参与赌博后,精神上有了新的寄托,把赌博活动作为自己生活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