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2 18:05 来源:网友分享
从市场上购买的45种紫菜样品。
实验人员在放大镜下制作紫菜样品。
实验人员将紫菜和塑料薄膜样品放入显微镜舱门。
实验人员在对比电子显微镜下扫描出的样品。
抽检45种紫菜样品均未发现有塑料薄膜制假现象;品质好的紫菜呈深褐色或紫褐色,有天然光泽
近日,网络流传一则消息称“撕不烂的紫菜是塑料薄膜做成的”,不少市民忧心紫菜还能吃吗?
为了验证真伪,北京食药监局合作,从市场上搜集购买了45种紫菜样品,送至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电子显微镜扫描、红外光谱、蛋白质、氨基酸、磷钙砷等。
检测结果显示,45种紫菜样品均未发现样本中存在塑料薄膜制假的现象。其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发现,所有紫菜样品的断面结构都能观察到细胞,而对比检测的黑色塑料袋均检测不到细胞;从光谱图看,不同品牌紫菜样品均检测出蛋白成分,而塑料袋均无。
■ 实验
实验地点: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
实验样品:45种紫菜样品,3个塑料薄膜样品。45种紫菜样品中,39个样品为媒体记者从市场上购买,涉及22个不同品牌;5个样品为该检测中心自行采购;还有1个紫菜样品由门头沟区热心市民提供。
45种样品均可观察到细胞
实验过程
取样:准备两个圆形样品台,分别在样品台上用黑胶带制作一个样品托,便于放置样品。
将紫菜和黑色塑料薄膜样品,分别用剪刀剪成长、宽各1厘米左右的样品片,放置在样品台上,将部分样品立起,方便观察横截面。
喷金:将制作好的紫菜和塑料薄膜样品,放入离子溅射仪,真空喷金2分钟,以方便观察样品内部结构。
检测:打开扫描电子显微镜舱门,放入两张样品,关闭舱门。仪器抽真空2分钟,加电压至5000伏。随后,通过电脑显示屏观察样品横切面上的组织结构,对比紫菜和塑料薄膜样品的差别。
实验结果:从外观看,紫菜和塑料袋断面微观形貌具有明显差异。检测发现,紫菜的断面结构复杂,两侧分别有两层薄膜,中间夹着排列整齐的一个个紫菜细胞。而塑料袋的断面结构致密,只有剪切时留下的撕裂痕迹,没有复杂的多级结构。检测结果显示,45种紫菜样品均能观察到细胞成分。
样品均检出蛋白质和氨基酸
实验过程:45种紫菜样品分别取样,通过红外光谱仪器检测蛋白成分;并通过相应仪器检测氨基酸、有机砷、磷和钙元素。
实验结果:从光谱图看,不同品牌紫菜样本红外光谱图相似度较高,在1643 cm-1和1539cm-1附近具有蛋白特征吸收峰,而塑料袋在以上波段均无特征吸收。
有机砷和磷可对紫菜中掺假使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有效辨别。从成分看,紫菜中都检出较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而且含量分布比较集中,并且富集了较高的有机砷、磷和钙元素,含量平均为35.8mg/kg、5989mg/kg和4124mg/kg。而在塑料袋中未检出蛋白质和氨基酸,相应的有机砷、磷和钙元素含量分别为<1mg/kg、<0.05mg/kg和1038mg/kg。
实验分析: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博士吴燕涛介绍,此次实验中,综合考虑紫菜和塑料袋的品质特性以及两者的差异性,专门制定了紫菜鉴别方案,利用氨基酸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先进技术手段,对45个紫菜样品进行了真伪鉴别和具有一定特征成分的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45种紫菜样品均能观察到细胞成分,且均检出蛋白质和氨基酸。这几项检测结果说明,送检的45个紫菜样品均未发现网传视频所说的用塑料袋造假问题,不存在蓄意使用废弃塑料制成紫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