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1 18:20 来源:网友分享
“我们的目标不高,就是培育出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海水稻。”今天,“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分析了我国种植“海水稻”的意义和前景。
据媒体报道,日前,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成立,该机构也是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计划在3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200公斤的目标。
“全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没种庄稼,还有几千万亩的滩涂,如果能在北方地区盐碱地大面积推广海水稻,将有非常可观的成效。” 袁隆平认为,如果开发出1亿亩盐碱地用来种植海水稻,亩产300公斤,将增收300亿公斤,“一年的产量就当于粮食大省——湖南省全年的粮食总量。”
袁隆平表示,之所以订下这样一个“小目标”,是因为当海水稻产量达到300公斤后,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农民才愿意种。
据悉,国外科学家也正在致力于海水稻的研发。但在袁隆平看来,中国在这一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中国南方大江大河的入海口,生存着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生命力强的野生海水稻,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基础。目前国内已有的半野生海水稻,抗盐浓度能达到0.6%~0.8%。未来研究人员将利用传统育种或分子手段,将抗盐浓度提升至1%。
本届大会上,袁隆平还带来了题为《中国杂交水稻进入第三代》的学术报告,细述中国三代杂交水稻的探索和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