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3 10:40 来源:网友分享
日前,“血荒”在全国多地蔓延,许多危重病人面临无血可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为此,北京协和医院于近日开展了“合理用血周”活动,活动期间共有50余位医务人员进行了无偿献血,平均献血量在200毫升以上。
目前全国年采血量为3935吨,每天需要有约7万人献血,按医疗服务量的增长进行初步测算,到2015年,每天需要有约12万人献血。然而与日益增长的献血需求相比,献血量却在逐年递减。北京、浙江两地的献血人次比2010年同期分别下降5.59%和1.63%。在个别地区,血液供应紧张或呈“常态化”趋势。
“无偿献血,有偿用血”以及繁琐的用血流程一直广受诟病,公众的献血意愿持续下降。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朱华栋认为,献血的重要性没有引起公众的足够重视。外界对医院用血流程存在误解,认为血液从血站到医院被层层加价,实际上献血用血过程中化验,血浆保存都需要一定成本,而且国家的医保政策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个人只承担一少部分。同时,医院一定会对血液进行合理处置,使其物尽其用。
“目前血源紧张的状况,对临床治疗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朱华栋表示。“像在急诊科,经常会遇到比如大出血等紧急状况,病人用血量非常大,手术室也是用血大户,一旦血源供给跟不上,都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仲教授也指出,尽管目前自体回输、家属互献等其他途径正逐渐被公众和社会接受,但对于一些外伤病人等来不及进行自体回输,或家属不满足献血条件,因此,保障充足的血源对对顺利展开医疗救治非常必要。
“我们医务人员更能了解献血的意义,血浆对病人而言及其珍贵,而对普通人来说只是可再生资源。普通人献200毫升血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希望以身作则,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 已经多次参加无偿献血的王仲教授坦言。
协和医院副院长于晓初介绍,除了倡导医生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协和医院还一直坚持通过制定用血分级管理制,限定血色素指标等多项措施控制医疗用血量。“3-5-10”用血分级制,即主治医生只能用三个单位的血源,副教授以上允许使用五个单位的血源;十个单位的血源则需经过科主任批准,在临床使用上做到“开源节流。”
协和医院的合理用血周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届,目前协和医院每年的手术量上升4%-5%,而用血量下降了3%-4%,今年用血量更是下降了5%。
附:献血常识及北京市相关政策
献血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医学研究表明:献血可以刺激人体造血器官,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利于身体健康。人体细胞每天都在不断地新陈代谢,如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血小板为9至12天。正常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约4000至5000毫升,且一般只有70%参与血液循环。一次献血300至400毫升,不超过总血量的10%,献血后人体可马上调节补充恢复原有血容量。
参加过献血的公民,在其本人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可享受一定量的用血优惠的政策。按照规定,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十年内免费使用献血量五倍的血液,十年之后免费使用献血量两倍的血液;累计献血超过1000毫升的献血者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献血者的配偶、直系亲属自献血者献血之日起十年内可以免费使用献血量等量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