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4 12:42 来源:网友分享
只差最后一步,历史就被改写。
今年7月,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深圳卫人委)将《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报广东省卫生厅备案后,广东省卫生厅主持医改的副厅长廖新波已经在文件上批示大力支持。但是,就在卫生厅即将向全省系统发文的前一刻,深圳市政府以深圳市法制办的名义,紧急将该实施方案的报备从省厅撤回。多方消息指出,深圳是在受到最高层有关方面的压力之后,而不得已中止此方案的实施。
新医改十余年来,“看病贵”、“看病难”、“医患关系恶化”等老问题仍普遍存在。而此次深圳探索试行“医生多点自由执业”,被视为最有希望成为打破现有医改体制僵局的“突破口”。但遗憾的是,在即将实施的前夕还是突然被画上了句号。
突然叫停背后
7月中旬,深圳卫人委已经将《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编制完成并报省卫生厅的消息在此间不胫而走,社会各界对这个料将触动全局的改革措施寄予厚望。
但颇具戏剧性的是,就在廖新波为刚刚批示过的文件感到由衷喜悦的时刻,深圳方面突然做出一个让人措手不及的举动――将报备到手的这份文件紧急撤回。
据包括接近深圳市政府人士在内的多方消息指出,此次深圳紧急撤回“细则”,应是受到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国家卫计委)方面的压力。有媒体报道称,在媒体广泛报道深圳的改革方案后,国家卫计委有关人士给深圳市政府打来电话称,在多点执业问题上,国家卫计委有整体部署,深圳的多点执业方案“步子迈得太大,要缓一缓”。
2009年9月,国家卫生部曾下发《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医生合法进行多点执业,该通知正是新医改的一项重大措施之一,也被外界视为医改的方向。但是,该通知要求,“医师受聘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应当经所在单位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师原则上应当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执业,地点不超过3个”。
此后,广东、海南、云南、四川、北京、江苏等地相继展开了试点工作。数年来,正是由于上述限制条件的存在,医生的自由流动并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出现“井喷”。从2010年1月实施至今,深圳申请获批多点执业医师只有36人,包括备案在内仅有100多人;整个广东省16万多名注册医师,仅有3800多人申请。
据悉,此次深圳报批的新方案,全文只有1100余字,共12条。不同的是,新方案中医生变换执业地不再受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之管制(仅需在深圳市卫人委指定网站先完成备案),且医生选择其他执业地,亦将不受数量限制。彼时,深圳市卫人委医政处处长廖庆伟对外不无骄傲地说,深圳的改革“将多点自由执业变成医生的天赋权利”。却不料,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后,深圳市卫人委宣教处人士以及廖庆伟本人在同一问题面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开始三缄其口。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深圳方案被媒体披露之后,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还专程赴深圳调研,“但是,该方案在卫生部的内部会议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反对的声音认为步子迈得太大。”
“病人跟着医生走”
廖新波一直在体制内倾注于医改的推动。在他看来,深圳的改革一旦实施,让医生流动起来,对现有的医疗体制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廖新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改革都会有不同的声音,但不能有不同的声音就放弃改革,如果有人认为步子太大,方案可以适当调整,但深圳方面不应该如此彻底地“临阵脱逃”,放弃全部改革方案的推进。
廖新波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肯定希望更多的医生均衡地分布在所在辖区各地。医疗资源的均等分布,必须通过医生的流动来实现。但是,这种流动不能依赖‘对口扶贫’、‘上山下乡’等行政命令来实现,而需要通过一种机制来调节。”
在卫生系统的内部会议上,廖新波不断向别人反问,“假如你是卫生厅长,你希不希望全省的病人都集中到广州来看病?假如你是县卫生局长,你希不希望你县里的病人都跑到省里去看病?这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靠谁来调节?”廖新波说,“病人跟着医生走”是国际潮流,而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与人事制度下造成的中国现状,却是“病人跟着医院走”。
廖新波认为,正是由于没有形成“病人跟着医生走”的合理机制,无法形成理性的社会医疗消费心理,反过来也强化了医生对体制(公立大医院体系)的依赖。他举例说,原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生林峰,是肠道外科的全国顶尖专家,不久前从省医院离开后加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却并没有马上出现业内普遍预期的“门庭若市”。“这就是现有体制造成医生对医院产生依附效应的一个例子。”
分析者认为,正是医生的流动性弱才会出现这种悲哀。这种弱流动性,使得社会只是简单地建立了病人与医院的信任关系,而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对称性却无法建立起来。而本质上,医生与病人才是医疗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