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1 10:30 来源:网友分享
研究显示,图案警示的戒烟效果远非文字警示所能比,他希望敦促美国所有的烟盒包装都印上惨烈的图案警示。
前不久,有研究者发表了一篇文章,用影像学扫描大脑的方式阐述了烟盒包装上震慑人的病例图片对吸烟者的影响。
而最近,刚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在被挂出来之后,大家很踊跃的从各个角度吐槽了这位副局长的发言。
我只想说,贴图不要用外国的嘛,就用能代表“中华传统”的——
撇开传统不传统,科学讲究的始终是证据。那么,这种贴图包装到底有没有用,好不好用,有什么好处?我们来看看科学研究究竟怎么说。
最新的证据
这篇今年2月13日发布的研究,选取的抽烟人群为18-30岁的年轻人。因为过往的吸烟研究发现,这个年龄段是最容易从尝试吸烟进展到长期吸烟的。反过来说,这也是最好的阻止潜在人群成为烟民的时机。
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研究者们在使用fmri正式扫描受试者大脑活动之前,先测试和记录了人口特征、吸烟习惯、尼古丁依赖程度、戒烟动力、青睐的香烟品牌等用于后续校正结果。
此后他们依照吸烟者的喜好采用了他们青睐的香烟品牌包装为基础,对试验用包装进行设计。为了保证公正性,研究者把用于对比的“图案警示”和“文字警示”处理得尽量相似。
如何?这么处理的文字警示已经比我们日常见到的那些文字警示要更加强烈一些了吧?
扫描过看图和看文字的两组受试者的大脑之后,研究者发现,图案警示的作用明显对神经活动有更强烈的影响。具体影响到左额中回、右侧枕下回、右侧眶回、左侧顶叶楔前叶、左颞叶皮质区,尤其是左侧海马旁回和左杏仁核(p<0.01)。而内侧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是最能影响到行为和决定的区域,也是最能够影响戒烟行为的区域。
影像扫描下大脑面对图案警示时的活动,上方标注为杏仁核和内侧颞叶,下方标注为内侧前额叶皮质。
在研究中他们发现接受图案警示的一组受试者表达戒烟愿望的人明显增多。而追踪研究则显示杏仁核受到图案警示的影响不仅更强烈而且是长期的。
这项研究的领导者认为图案警示的戒烟效果远非文字警示所能比,并且作为美国人他希望敦促美国所有的烟盒包装都能尽快的印上惨烈的图案警示。
证据可不止这一个
说实话,现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都立法要求烟盒上印上触目惊心的病例图案,那么支持这一举动的证据怎么可能少呢?甚至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
小编只是草草一搜就发现了大量的以追踪调查为形式的研究,这些调查涉及各年龄段,两种性别,以及不同人种和文化的群体。结论都无一例外指向了一个,那就是——图案警示的效果是很强大的,远比文字或者不警示有效。
而除了上面介绍的这项研究之外,影像学者和神经行为学者也做过其他年龄段的研究,包括中老年吸烟者和有长期吸烟史的吸烟者,在这些随机对照试验中,都展示出了对图案警示的更强烈的反应和更高的戒烟几率。
即使不从学术数据上思考,印有惨烈病案图片的香烟本身就有阻止其无节制流通的作用——没有多少人想给人送一盒印满烂肺烂牙穿孔食管和倒在病床上的孩子的礼物吧?
提到孩子,《柳叶刀》发文统计过,中国的吸烟者产生的年龄正越来越低,甚至有向青少年大量蔓延的趋势。吸烟造成的身体器质性病变自然不用说,同是今年2月,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采样2万多人的研究发现,吸烟者年龄越小,吸烟导致其发生精神疾病的几率越高——这其中涉及多项重性精神疾病。考虑到中国目前在精神卫生这一领域做得并不理想,用这样一个较方便的方式阻止年轻烟民的产生对医疗卫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最后,又要老生常谈一下了:界哥早就报道过如今每年就有上百万人死于吸烟,而再过十几年,死于吸烟的人数会达到300万人每年这个高度。这是死了的,由于抽烟病了的人数远远不止这个数据的几倍,在如今医保叫苦不迭、医生人手不足、医疗资源分配有问题的情况下,任由烟民增长甚至是故意的去帮助吸烟人数增长,真的就没有危害?烟草收入倒是有了,肩负国民健康的医疗系统就活该背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