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06:40 来源:网友分享
1.好发于龟头或包皮,亦可见于阴唇、口唇及黏膜与皮肤交界处。
2.婴儿期切除包皮者阴茎无该病发生。该病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阴茎的皮损出现于龟头,包皮下出现红色、有光泽、略隆起、境界明显、形状不规则斑,典型皮损有漆样外观,常有湿润、光亮或颗粒外观,质地柔软,似天鹅绒样。进而可出现分泌性痂皮或浅溃疡(图1)。
3.皮损发展极度缓慢,皮损可自黏膜扩散到皮肤。若出现硬结、疣状病变和溃疡,可认为是侵袭性改变,可发生扩散。溃疡形成似与侵袭性鳞癌相关,若有溃疡和乳头状增殖,可演变为棘细胞癌。10%病例在原发性损害处发生侵袭性鳞癌;如果鳞癌侵犯至阴茎的黏膜下层,20%病例出现局部淋巴结和(或)远隔部位转移。
4.半数以上的患者出现局部瘙痒和(或)疼痛,少数有出血。
多数龟头或包皮的一般炎性疾病很少界限清晰,并且应用类固醇和抗生素治疗有效。组织活检有助诊断。
1.银屑病及扁平苔藓 发生于龟头上银屑病及扁平苔藓可呈红色斑块状浸润。但银屑病多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剥除后有筛状出血;扁平苔藓发于龟头者常呈环状,伴有口腔黏膜损害。此外,在身体其他部位可见有银屑病及扁平苔藓损害。组织病理亦可鉴别。
2.鲍温病(Bowen’s disease) 增殖红斑与鲍温病之间难以鉴别。有人认为本病系鲍温病亚型。不同之处为鲍温病除黏膜外,可发于各处皮肤,而本病则只限于黏膜或黏膜皮肤交界处。预后良好,恶变及转移较少。
3.假性上皮瘤样增生(pseudoepitheliomatous hyperplasia) 系由慢性肉芽肿或溃疡等各种原因所致,组织病理可见表皮显著肥厚呈不规则增殖,可侵入真皮深层。有多数核分裂,棘细胞通常分化良好,在表皮肥厚增殖的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
4.角化性棘皮瘤(keratoacanthoma) 多见于老年,好发于颜面、耳郭及手背等暴露部位,皮损通常为单发的豌豆至蚕豆大孤立性半球状隆起。质硬,境界清晰。顶端可形成火山口状凹陷,充填角栓。生长迅速,吸收后遗留萎缩性瘢痕。
组织病理:表皮增殖明显,可侵入真皮,增殖的棘细胞可见多数核分裂,真皮水肿,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颗粒细胞及少数浆细胞浸润。
1.预防和控制感染。采取保护性隔离,因患儿易并发感染,有条件者住单间或与感染患儿分房间居住。每日定时开门窗通风,并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2h/次;保持室温在24~26℃,使患儿保持一种无汗或少汗状态。严格控制陪伴人数和探视次数。用含氯消毒液湿拖病室地面1~2次/d并擦拭床头柜、椅、门窗1次/d,床单、被套以及被服均高压灭菌后使用,并及时更换,被服以棉制品为宜。一切治疗、检查和护理前后,医护人员及时洗净双手,并用新洁灵喷双手消毒。体温表、血压计等用物固定使用,并对家属进行相关教育。本组病例无一例并发感染。
2.皮肤护理。有效的皮肤护理能预防感染、促进皮损尽快康复,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具体措施:
(1)将患儿置于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坚持每日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干净、清洁。修剪患儿指甲,幼儿用手套或纱布将手包住,以免抓伤皮肤。注意保持皮肤皱褶处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皮肤受压,避免擦破皮肤。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须用肥皂洗手,必要时用新洁灵喷手消毒,以免发生皮肤感染。
(2)皮肤瘙痒、红肿和有水疱的患儿,涂炉甘石洗剂止痒。皮肤黏膜如有破损、糜烂、渗液者,用1∶10淡碘伏或2%硼酸液定时湿敷(20~30min/次),有大疱者抽吸疱内渗液后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保护。
(3)肛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糜烂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严重者用1∶10淡碘伏清洗,然后涂紫草油或鞣酸软膏保护。
(4)及时清理患处脱落的痂皮、皮屑,恢复期脱皮处皮肤干燥、疼痛,涂紫草油保护。密切观察皮疹的进展情况、分布及性质,以便及时处理。经治疗多数患儿于3~5d结痂,逐渐脱落长出新皮肤。本组病例无一例并发皮肤感染。
3.眼部护理。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眼部,注意清除分泌物、脱落的痂皮及睫毛,然后用利福平、托百士或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交替使用,2~3次/d,两人协作完成。
1西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消炎杀菌。一般是内外并治。对于急性浅表性包皮龟头炎和环状溃烂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首选红霉素和四环素,一般每服0.5g,每日4次。滴虫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首选灭滴灵,每服0.2g,每日3次,连用10天。对于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包皮龟头炎的治疗常用曲古霉素或伊曲康唑治疗。曲古霉素10~20万单位,每日2次,伊曲康唑每服100mg,每日2次,连服7天。
2注意局部卫生,每日清洗龟头和包皮,如包皮过长要及时治疗,必要时作包皮环切术,及时清洁包皮垢很有必要。夫妇一方患性器官疾病要暂停性生活,及时治疗,如患有滴虫性或白色念珠菌的感染要夫妇同时治疗。避免不洁性交,洁身自好。
3治疗宜清热、泻火、解毒。常用方剂为导赤丹加减:黄连10g 黄芩10g 山栀子10g 木通10g生地10g 淡竹叶10g 泽泻10g 大黄6g 生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