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1 16:58 来源:网友分享
进入冬季后,由于天气寒冷,中风的患者会明显增多。目前,广州各大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都爆满,连走廊都不得不加床。据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伯荣介绍,近50%的人因为高血压引起脑出血,还有近50%的人因为小血管堵塞而出现“小中风”。专家表示,眩晕、急躁易怒、记忆力下降、听力下降、情绪低落等均可能是“小中风”的迹象,还可能是再次脑中风的危险信号,应予以高度重视。
细小血管堵塞,
“小中风”逐渐增多
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这都是我们熟知的中风表现,但是周伯荣说,实际上这种因为大血管梗塞或爆血管诱发中风的病人已经不常见了,反倒是因为小血管堵塞而出现的“小中风”更为常见。
65岁的陈大伯,这几天突然就不爱说话了,一整天也就一两句,呆呆坐着,主动性很差。家里人还以为他心情不好,到广医三院就诊时,周伯荣建议其先做一个头部的mr,结果发现其下丘脑有一处血管堵塞,大概有一厘米长的病变。由于脑部血管堵塞,这才导致陈大伯出现突然少言寡语的症状。
与陈大伯不同的是,出现小中风的李先生患上了失忆症。周伯荣说,53岁的李先生近期的记忆力明显下降,刚说的话转身就忘记了,家里人还以为他在装蒜,根本没人以为他是中风,结果在医院一做检查,才得知李先生脑部海马区(这个部位专管记忆)血管梗塞了,因而出现了类似“失忆症”的症状。
周伯荣表示,据统计,有42%-68%的人中风时,出现的是小血管梗塞,而且症状并不典型,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目前,该院病人中就有近一半的脑中风患者是因为小血管病变而入院治疗。
小中风不典型,
1/3患者一周内会再发
由于只是小血管堵塞,因此,患者发生中风的症状并不典型,因而家属常常不知道这些症状就是中风先兆,以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一般应该在3小时内用药治疗),结果,因为耽误了治疗,最后又再次发生中风,导致更为严重后果。
刘先生,49岁,因工作压力大,在2011年上半年出现3次左眼失明,第一次出现眼前发黑,失明1分钟,这并未引起他本人的重视,第二次出现失明10分钟,之后他到眼科去看病,也未发现问题。结果,在第三次出现失明后1小时就发生了偏瘫。
周伯荣说,据统计显示,发生小中风患者在一周内约1/3的几率会再次发作,而且再次发作的时候,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脑梗死或脑出血。专家强调,一旦发现小中风,既不能粗心大意,也不能惊慌失措,应该立即到大医院的神经或脑病专科去做进一步检查,着重检查血脂、血黏稠度、心脑血管状况、血糖、尿糖等指标,以便及早地发现病变。
注意保暖,
“小中风”不忘抗凝治疗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如果感觉手脚无力、头晕、看东西模糊、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时,应该警惕小中风发作。此时,首先要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其次,患者还应尽早就医,通常在3小时内就医,医生会给以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通常,对于中风的患者,医生会建议以下三种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
(2)积极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病。
(3)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和介入治疗。
最后专家提醒,气候变化特别是寒冷是中风的诱发因素,而中老年人对季节多变的气候适应性差,因而,中老年人在冬季应注意保暖,高度警惕中风发生。
tips:
小中风出现时的先兆
1、手脚麻木或软弱无力,手中拿的物品有时忽然落地;
2、突然出现短暂视物模糊,看东西不清晰;
3、突然失语或吐字不清或说话困难,而且很快恢复正常;
4、时常头痛,有时甚至突然发晕,但迅速清醒;
5、近期内出现记忆力下降,尤其是近期记忆;
6、原因不明的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常无缘无故地“出差错”;
7、情绪抑郁,不爱说话,沉默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