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爱抗击日寇神剧?

2016-06-13 20:25 来源:网友分享

抗日神剧《一起打鬼子》最近成为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从“手撕鬼子”、“枪打飞机”到“裸体敬礼”、“裤裆藏雷”,这些神剧真是“雷”出了新高度。不过,剧情再雷人,也有不少观众追看,而且是越雷越要看。难道真是这些观众弱智,或者拍戏的人智商低?

非也,电视剧的制作者深知一个道理:槽点也是卖点。片子是否好看不重要,重点是大家可以一起吐槽,并且各种神评论才是大家关注的“正片”。群体性的热闹总要有一个噱头和附着点,充满话题性和争议的神剧给了人们一个狂欢的平台,如同我们需要节日或者春晚一样。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港剧中的这句经典对白已经成为了人们戏谑港剧的经典表达,让观众开心是香港很多文艺作品的终极目标,原因是香港人生活压力很大,打开电视机,走进电影院就是寻求解闷放松。这似乎也可以映照出当下这些神剧能够屡创高收视率的重要原因。“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人们回到家不再想接触任何与现实有关的内容,而充满奇葩想象力的雷人情节,能让很多人在观看的当下进入一种肆意妄为的臆想世界,扔一颗手榴弹打下一架飞机,用弹弓射穿鬼子身体,机枪射程超过北京到呼和浩特的直线距离,明知是假的,却依然能让很多人过瘾,现实的压抑带来想象力的反弹。

对一些事实的随意解构和戏谑这种行为本身,就能让很多人获得一种类似击破现实生活桎梏的快感,虽然这只是某种暂时的精神胜利法。比如,从裤裆里掏出手榴弹此种恶搞,让严肃变得可笑,让规则变得随意,这都让人感觉自己似乎有了特别的力量,可以蔑视一切,随心所欲。同时,一拳洞穿“鬼子”腹部,手撕鬼子成两半,单手掏心,这些嗜血审美背后还隐藏着某种暴力的狂欢,“鬼子”的形象也许在很多人心中被想象为伤害过自己的人,剧中角色是在替观众报仇。

各路雷剧“火爆”的背后无非是受众的心理诉求在作祟。但是一味靠“重口味”迎合受众,如同不顾营养健康地纵容孩子吃垃圾食品一样不负责任,只会坏了胃口,伤了身体,再往回走就难了。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序言中曾写道,“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当文化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定制,是不是一定就要变成无底线无节操地逢迎?受众需要被满足也需要被引导。文艺作品不应只是发泄室、致幻剂和止痛药,更应该给人的灵魂以滋养。毕竟历史不是儿戏,生活也不是恶搞,我们需要逃避、宣泄与放松,更需要知道在这之后该如何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理茶社心理 FM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