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7 13:52 来源:网友分享
一、后天环境的影响在学校里,少数优秀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好,一直是众星捧着的月亮,老师喜欢、偏爱,于是这些孩子就有意无意地强调炫耀自己的才干或能力.这样就给别的学生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而一些比较敏感的孩子,当看到比自己强的孩子总受到表扬时,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恐惧或担心,担心老师不再喜欢自己,于是便会出现一种嫉妒的心理。当出现这种心理时,他们想的不是如何通过正当手段超过别人,而是希望看到对方退步。
二、错误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不少家长和老师,时不时地把孩子的“升降进退”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这就让孩子感到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威胁。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学校很少受到老师的表扬,那么他就可能会嫉妒那些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而在家里,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说些刺激孩子虚荣心的话:“你看看,你们天天一起上课,人家为什么每次考试都比你考得好呀?”“老师表扬那么多同学,都没有你。”也许你的韧衷是想以此激励孩子一下,可这样的激励是不对的。因为你这样说,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觉得,是因为别人比自己强,才受到父母的斥责,别人的进步给自己带来了惩罚,因此他很容易对其他人产生嫉妒心理。
现在的独生子女,不少自幼就得到父母家人过分的溺爱和娇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而形成要强、好胜的性格,凡事总是从自己出发,眼光短浅,虚荣心强。一旦发现身边的人或原先处于同等位置的人超过自己、优于自己,马上就会觉得遭到威胁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于是就想找个机会发泄一番,造成同学问“你瞧不起我,我看不惯你”的狭隘心理。
嫉妒无处不见,它就保孩子心中的一根毒刺一样,干扰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嫉妒,孩子会把朋友当作对头,从而使朋友远离,陷自己于孤立的境地。同时,孩子还不能从其他比自己强的人身上汲取力量,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因而会阻碍自己的进步。
对于孩子的嫉妒,我们没有能力完全排除它,也不可能排除干净。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这点是我们必须要教给孩子的。
(1)减轻幼儿的嫉妒。父母除了指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以外,更重要的是尽量避免易使幼儿产生嫉妒心理的环境刺激。
(2)设法使嫉妒的消极作用向积极方面转化。这主要靠父母的教育和引导,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强信念,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关键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抓住对嫉妒对象“成功”原因的分析。帮助幼儿弄清别的小朋友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是怎样“奋发努力”的,以使孩子改变只从结果进行比较的低层次、简单的思维。二是要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分析。帮助孩子拢出自身的弱点和“赶超”别的小朋友的优势和途径,避免自弃、自悲、攻击、执拗等不良心理的侵扰。
(3)帮助幼儿摆脱伤害性情感的困扰,保持愉悦舒畅的心态,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是疏导的主要任务。需从多方面努力:一是要注意对孩子进行精神鼓励,如:他搭的小房子是不错,不过,你会拍球,拍得也很好。在孩子妒火中烧时,父母不能火上浇油,如骂孩子“无能”、“没出息”等。二是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暗示。父母可用鼓励的目光进行情感暗示。三是要转移幼儿的注意方向,使孩子用另一种情感冲淡或代替嫉妒心。如讲讲故事,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等等。
在妒意萌生阶段,往往由赞许、羡慕而演化为失意和气恼,转而萌生妒意。这是妒情产生之前,要创设条件,避兔炉意的萌生。有竞争,就会有差距和不公,但切忌人为地制造成员之间的心理差距感,尽量做到办事公允、处世谨慎。一旦妒意萌生后,可采取目标转移法,把嫉妒者的注意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上去。在第二阶段,嫉妒者感到威胁增大,失落感增强,于是产生十足的怨气。
嫉妒心发展到这一阶段,会恶化集体气氛,助长消极情绪,消蚀人们的竞争心态。发展到这一步,需要深刻的人格自我反省和修养,并加强集体舆论的调控作用。褒扬先进的,贬斥落后的,从而抑制嫉妒心的发展。最后阶段,嫉妒心发展到顶端,对嫉妒者充满敌意,在心理失控时,将酿成恶性事端。因而,人们对极度需要多加提防,其中包括嫉妒者的自我提防,切莫发展到不看收拾的地步。其间,要采取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加强法制教育,并对肇事者绳之以法。
造“百舸争流”之势。
嫉妒心的防治要以正压“邪”,净化、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培养人们的团体精神和竞争意识。不能因竞争带来嫉妒的副产品而放弃竞争,或减缓竞争的节奏。提供给人们的机会均等、目标均等和获利均等,激发人们的超越意识,以超越意识驱赶嫉妒心,在相互超越中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