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4 10:00 来源:网友分享
1、妄想突发占主导地位,发病前无何预兆,突然产生多种结构不系统,且松散易变的妄想,如被害,夸大,嫉妒,宗教妄想等,可伴有恍惚,错觉,短暂幻觉,人格解体,或运动增多或减少。
2、具有持续数小时或几天(不超过1周)的情绪障碍,如情感高涨或抑郁,或焦虑,或激惹情感障碍虽亦常见,但不是主要症状,持续时间短暂,但不为主要突出症状,持续时间短暂。
3、意识和注意力未见明显障碍,但可有些迷茫。
以上3条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下列症状可作为参考,但非必备症状:①错认或迷惑恍惚;②错觉,幻觉或人格解体;③活动增多或行为抑制。
4、严重程度应具备以下两条
(1)社会功能(包括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动)明显受到影响;
(2)自知力缺乏或不全。
5、病程标准:精神症状的出现和消失两者均突然,这就是“急性发作”的含义,病程最长不超过3个月,否则应根据临床表现考虑其他精神疾病诊断的可能。
6、排除反应性精神病,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有持续性幻觉与特征性思维障碍的分裂样精神病。
1、迄今为止,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大体上是协同心理、社会、教育等方面工作以及在医学的现有水平上开展的。至于根本上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则有待于精神病学和各相关科学的发展,以及对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原理的充分阐明。这是人类历史赋予医学科学的一项艰巨而崇高的使命。
2、在当前,几乎普遍公认精神疾病的病因学与流行病学中讨论的许多问题都具有多源因素。就是说,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预后,与患者个体的遗传因素、易感素质、病前个性特征、发病时的机体状态、精神创伤、环境中的促发因素,以至社会文化背景,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故当患者症状缓解后,要进行一定时期的随访观察。防止复发。心理治疗不仅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有预防作用。旨在消除病人对精神障碍的错误理解和心理上的负担。
1、精神药物治疗:为了加速症状的缓解,应首先选用抗精神病药。这对不系统、不固定的妄想可有较好效果。但以副作用轻微的药物为宜,且剂量不可太大。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可控制幻觉、妄想症状。剂量以中等为宜。疗程结束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短期维持治疗。对情感性症状,如焦虑或抑郁持续存在,可分别选用苯二氮卓类药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剂量宜小,时间不宜过长,收效即可。
2、电痉挛、胰岛素休克治疗:对部分病例有效。
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对预防复发亦有益处。心理治疗主要分析疾病的性质,旨在消除患者对本病的错误理解和心理上的负担。当患者疾病痊愈后给予社会支持,增强患者预防复发的信心。在一定时期内,进行随访和心理咨询,并对生活和工作给予指导,也是必要的。
虽然在我们生活当中,患有妄想症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有时难免的会遇上这样的人。那么我们要如何来与妄想症患者相处?这是一门学问,有时要处理不当,引起患者有过激反应的话,很可能会让妄想症患者伤害到自已,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正确与妄想症患者打交道。
妄想患者多数意识清晰,否认有病。在妄想下可支配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所以家人或工作人员为了掌握患者妄想的内容,要以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注意态度和蔼、关心患者生活,使患者逐步解除顾虑,取得合作。
在症状活跃期,切不可贸然触及患者的妄想内容,若患者回避不谈,不必勉强。当患者主动叙述病情时,不要与其争辩或过早批判,可根据患者的特长和爱好,鼓励病人参加工娱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患者在妄想支配外,有时可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或逃避行为,要提高警惕,严防意外。
病情恢复期,要注意患者自知力恢复的真实程度,鼓励患者参加文体活动,如读书、看报、打乒乓球等来转移注意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