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强迫症怎么治疗 引起囤积强迫症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2017-08-25 09:22 来源:网友分享

一、囤积强迫症的症状


  囤积强迫症(compulsive hoarding),俗称“囤积狂”,是指那些喜欢购买、收藏、囤积一切有价值的甚至无价值的东西,把房子塞得满满当当的群体。患上“囤积强迫症”的人大脑会过度活跃。但这些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使生活和工作陷入混乱,轻则引发心理障碍,重则诱发精神疾病。

  1、对所拥有的东西有强烈的感情。不仅仅只是非常不爱清理杂物的懒汉,他(她)们对于自己所拥有的每一件物品均保持着非常强烈的感情,即使是那些看似使用时间最短暂的东西就像使用过的创可贴,他(她)们都不舍得丢弃。过分偏执地将毫无用处甚至是腐烂变质的物品收集起来的人就是囤积狂。

  2、总是想方设法记住最初为什么要将它保留下来。当一个强迫性囤积症患者试图决定将什么物品扔掉时,就好像是在经历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囤积症患者总想得太多。他(她)们在作决定前,会非常努力地搜寻记忆,设法回忆起所有与该物品相关的情况。这一番周折后,他(她)们才会努力作出决定。

  3、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患者有收集癖好,他们需要大量收购或无法抛弃对别人看来价值不高或没用的物件。由于囤积行为而有显著的压力,干扰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运作。“但女孩子爱买化妆品,爱买新衣服,其实不能算是强迫性囤积。心理医生告诉记者,而强迫性的囤积,很大程度上是和“创伤心理”有关,比如无限制的购物,可能会是很多人自我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区分强迫症和一般囤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内心是否有冲突,“有的人在囤货之后,经常会陷入懊恼当中,经常会自责,”杨海龙医生说,可是却总是控制不住地要去“囤”,这才算是有强迫症倾向。

二、囤积强迫症的行为分类


  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兰德·弗罗斯特,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道尔·斯泰吉蒂,对囤积症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在他俩合著的《囤积是种病》这本书中,他们估计,美国有600万-1500万人患有囤积症,大约占美国人口的5%;发现最常见囤积物是衣服和报纸,其他较常见的物品还包括垃圾邮件、书籍和工艺品。研究同时发现,囤积的人其实很聪明。比如,一些囤积者很容易注意到每一期杂志封面的不同,所以囤积狂往往很享受囤积的过程。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人们日常的收集行为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收藏:比如收藏邮票、旧钱币等有升值前景的东西,有投资的动机;

  第二类是珍藏:比如妈妈曾经用过的围巾,爸爸的烟斗,女朋友送给自己的第一件礼物等,这些都是对珍藏者有意义的物品;

  第三类是保留:比如纸盒、塑料袋、衣物等,收集者认为将来某一天这些东西还会发挥使用价值;

  第四类叫盲目囤积:这种囤积可能有上面三类的成分,但是程度上已经达到了盲目的状态,影响了自己甚至他人的正常生活。而且由于盲目囤积,还可能造成经济上的窘境。

三、囤积强迫症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

  强迫性囤积症患者,通常与个人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不无关系。有些是因为年少时,占有欲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家里排行老大,家长要求老大要让着小的。有些则是因为生活在以前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

  影响:

  囤积狂大脑中的两个部位较之正常人比较活跃,大脑的前额脑区底部与作决定和导致囤积狂以繁琐的方式作出决定有关。同时,囤积狂大脑中搜寻与该对象有关的记忆的海马状突起也较为活跃。

  强迫性囤积症患者通常有强烈的占有欲,即使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也舍不得丢掉,这些物品不仅压缩了生活空间,而且会让人产生诸多负面的情绪,久而久之,这些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使生活和工作陷入混乱,轻则引发心理障碍,重则诱发精神疾病,离潜伏或明显的抑郁症不远了。

四、治疗囤积强迫症的小点子

  有效利用碎片时间:

  松鼠症患者往往伴有完美主义情结,他们总希望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开始阅读某一本书,看某一部电影。然而,这个“恰当的时间”是不存在的。高效的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是解救信息时代“松鼠症”的灵丹妙药。

  比如你的硬盘里是否也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以下方法说不定对你有用。

  首先,对资料的收集要分类,先定几个初级分类目录,定期整理,来不及分类的直接拖入缓冲池,不要费时间去思考如何把分类做得更完美,否则你很可能陷入强迫症的泥塘。完成分类之后,给自己定一个期限,按时间排列资料,过了期限都没有看过一遍的资料直接无情扔进回收站(这时千万不要可惜和不忍心,你获取资料越容易,就越不会珍惜和好好阅读,同样,无用的资料对你来说只是垃圾,记住你并不是垃圾处理中心)。最后,在阅读资料时,及时记录有用的内容,否则下次再想找到就难了,这一步不妨利用云笔记等工具进行。

  把囤积上升到收藏:

  爱囤货更多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出于一种心理需求,一刀切地不让“松鼠”们继续囤货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松鼠症患者排泄不良心理情绪。而收藏与囤货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囤货比较没有目标性,收藏则不一样了。所以,不妨试着将囤积货品的喜好上升为一种收藏爱好。当你把囤货变成了收藏,你就学会了扔掉那些无意义和低价值的“藏品”。

  过舒适的减法生活:

  过减法生活,把那些自己收藏的东西列在清单上。然后根据价值或意义大小进行排列,然后从低到高,进行清理。相信在清理的过程中,松鼠们自然会有收获。

  如何清理家里没有必要的囤货,可以牢记三个字:断舍离。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家庭或个人可以每月设立一个清理日,对日常物品进行清理。对于库存物品,年轻人要一年一清;中年人可以三年一清,如果三年都没碰的东西,就要考虑它的价值了,送人、卖掉或扔掉,总之让它的价值循环起来;

  老年人最好五年也清理一次,让老年人扔东西有点困难,虽然很多东西有纪念意义,或者将来可能派上用场,但除了怀旧,还要面对新生活,而新事物进家门,肯定要处理一些旧物品腾地方。

  其实,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就立即淘汰或送人。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强迫症

挂号科室:精神心理科

温馨提示:
确定自己每天的饮食当中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豆类、干果、全麦食品。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有不良个性特征的群体 常见症状: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强迫观念[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心理资讯心理 FM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