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16:30 来源:网友分享
第一、家庭治疗强迫症
家庭心理干预。家庭心理干预对于强迫症是十分必要的。治疗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多接触患者的家属,同样对他们做好心理健康宣教,使患者父母对子女强迫症发病的病因、病程、治疗、护理和预防有较清醒的熟悉,解除他们因对疾病不了解而产生的疑虑、恐惧、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
第二、心理治疗强迫症
1、心里认知领悟:它主要是通过解释使强迫症患者改变熟悉,得到领悟,进而使症状减轻或消失的一种心理疗法。其主要治疗过程为,治疗者与患者展开直接会面交谈,在交谈中了解求助者的经历,对强迫症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方法能全面提升即将回归正常生活的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熟悉,树立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促使患者自觉克服病态心理,消除顾虑,保持乐观情绪,以利早日康复。
1. 早年不良的社会家庭环境
青春期及其之前的阶段是个体个性特征和价值体系形成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青少年的父母采用否认、拒绝和缺少情感交流等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容易给孩子留下过度严厉、缺乏温暖、对孩子期望值高、不鼓励孩子独立发展等印象,造成孩子患上强迫症。
2.社会心理因素
现实社会中的很多因素均会影响人的个性和情绪,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3.极度不安全感支配下的追求完美个性
有些人总是感到不安全,一度追求完美,他们总是尽量做好生活的每个细节,以求避免“惩罚”。最终,个体形成极度不安全感支配下的追求完美的个性结构。面对刺激反应,患者追求完美的病态性格引导他们一步步钻进恶性循环的强迫怪圈。即使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强迫症来访者追求完
4.遗传
遗传在强迫症的发病中也有一定作用。例如病人的父母中强迫症的患病率为5%-7%,比群体的发病率要高得多。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属强迫性人格者也较多。
第一,自我调节不能解决问题时,要请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实施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系统脱敏疗法可逐渐减少患者重复行为的次数和时间。
第二,强迫症预防需要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远,不过分追求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
第三,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第四,强迫症预防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第五,家人、朋友对患者既不姑息迁就,也不桥枉过正,鼓励患者积极从事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其逐渐从强迫的境地中解脱出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强迫症患者越来越多,人们对强迫症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强迫症并非不可治愈,医生与患者采用共同分析探讨、自我心理解放,找出干预和解决措施,大部分人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好转。
你是否会在睡觉前会不停的上厕所,即使没有尿意也想去?你是否常常想起家里的门是不是没有关好?燃气会不会没有关上?如果你有过以上经历,那么要注意了,你可能患上了强迫症。
强迫症属于神经病的范畴,它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鉴别诊断强迫症:
一、不可控制的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
二、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
三、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
四、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
五、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强迫症状。
温馨提示:
确定自己每天的饮食当中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豆类、干果、全麦食品。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