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4 14:42 来源:网友分享
阴虚者表现为阴津不足,身体呈缺水状态,以致眼干、鼻干、口干、皮肤粗糙、头发干枯等。其典型症状是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耳鸣等。
此外,阴虚体质者还容易“上火”,表现为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动不动就要来“火气”。所以,阴虚者应该经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保持稳定心态,还要学会及时转移不良情绪。
女人阴虚的症状: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性欲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女性阴虚严重者可导致亡阴症,症状为:汗热而粘、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躁妄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此属体液大量消耗而表现出的阴津枯涸的病变,为危重症候,应及时予以滋阴补津。
补阴可以缓解女人阴虚的症状。由于阴虚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将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与生命活动,尤其是都市里工作的白领女性,很容易出现手足心热、盗汗、咽干、口燥等现象。若能及时补阴,不仅可以预防阴虚症状的出现,还可以对已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调节,起到治疗的效果。
阴虚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阴虚忌食物品:胡椒、肉桂。
忌食或少食:狗肉(脑血管患者禁食)、羊肉(肝炎患者禁食)、雀肉、海马、海龙、獐肉、锅巴、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龙眼肉、佛手柑、杨 梅、大蒜、韭菜、芥菜、辣椒、薤白、生姜、砂仁、荜拨、草豆蔻、花椒、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薄荷、白酒、香烟、红参、肉苁蓉、锁阳等。
相应膳食:怀菊大枣银耳羹;甲鱼怀牛膝汤;怀山煨土鸡;参药煨乳鸽;何首乌煨猪肝。
红枣汤
做法:取优质大红枣,去核后用锅炒到微微焦,然后泡水喝,每日1杯,不容易滋腻上火。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女人阴虚的症状及调理方法,女人阴虚的话对身体影响很大,一定要注意调理,日常要保持好情绪,多吃补阴虚的食物。
鸭肉:能滋阴养胃。《本草汇》:“滋阴除蒸”。《随息居饮食谱》:“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民间也认为鸭是最理想的清补之物,阴虚体质宜食之。
猪肉皮:猪肉有滋阴和润燥的作用。清代医家王孟英说:“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止消渴。”《本草备要》:“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泽皮肤。”所以适宜阴虚体质者,猪皮效果更好。
鸡蛋:不仅能益气养血,而且无论鸡蛋白或鸡蛋黄,均有滋阴润燥的作用。鸡蛋被医学界认为是很好的蛋白质食品,其中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卵黄磷蛋白,是很完全的蛋白质。凡阴虚之人食之颇宜,尤其是鸡蛋同大豆一起食用,如民间习惯用鸡蛋与豆浆同食,更有益处。
牛奶:具有滋阴养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历代医家对牛奶的滋阴作用颇多赞誉,或称牛奶“润肌止渴”,“润皮肤”,“润大肠”,或曰“滋润五脏”,“滋润补液”。凡体质属阴虚者,宜常食之,裨益颇多。
甲鱼:有滋阴凉血作用,为清补佳品,对阴虚之人,食之最宜。《本草备要》:“凉血滋阴”。《随息居饮食谱》认为甲鱼“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所以,甲鱼对阴虚血热或阴虚火旺、虚劳骨蒸者,更为适宜。甲鱼的背壳,又称鳖甲,也有滋阴补血作用,阴虚之人食之亦宜。
阴虚体质种类有哪些?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阴虚体质种类才会据此找到适合的养生方法,那么究竟阴虚体质种类有哪些呢?以下是专家给出的具体方法。
阴虚体质种类:
肺阴虚
肺阴虚是指由于肺阴不足引起的虚热内生的现象。主要症状有:苔少质红少津、脉细数;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盗汗、面部皮肤干燥、声音嘶哑。肺阴不足,失去其清润的本性,气机上逆人易咳嗽。肺阴虚生内热,有痰但不易咳出,甚至痰中带血。
心阴虚
心阴虚是指由于心阴血不足,而不能濡养心脏,以致心主血脉、神明等功能减退,出现虚热内扰的现象。主要症状有:舌红少津,脉细数或促。心阴不足,虚火内动,以致扰乱心神,所以有心悸、烦躁、焦虑、心慌不安、健忘、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现象。心阴亏虚不能制阳,故面见颧红。
脾阴虚
脾阴虚是指由于脾脏阴液不足,濡养、运化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有:舌淡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而数;阴阳互根,脾阴不足导致脾阳、脾气皆弱,摄入饮食量减少,并且食后腹胀;运化、濡养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则出现口干不欲饮、干呕呃逆、肌肉消瘦、倦怠乏力、皮肤易起皱纹、肠燥便秘等症。脾乃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所以会出现心中躁扰、烦乱不安、恶热喜凉、手足心热的症状。
以上是对阴虚体质种类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阴虚体质是对大家伤害比较大的问题,要求大家了解了阴虚体质种类之后,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养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