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4 13:30 来源:网友分享
1、补钙过量,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发现,钙不仅不能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相反,骨质疏松患者在摄入高钙后髋部骨折的危险性上升了50%。
2、补钙过量,增加结石病风险
钙并非那么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过多摄入却不能吸收,又同时摄入草酸类物质(多种蔬菜中含有,如菠菜),就可能结合后形成草酸钙结石,较大的结石不能随尿液排出,可能引起肾绞痛,严重者将引起肾损伤。
3、补钙过量,增加心脏损伤风险
过量补钙可能导致血液中钙含量增加,高钙血症会加速动脉中沉积物的形成,导致异位钙化,最终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加速心脏病的形成。
4、补钙过量,影响矿物质吸收
人体中的营养素含量需要处于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这有利于相互促进吸收,否则反之。试验证明,高钙的补充可以明显抑制铁、锌、镁、磷的吸收。
误区一:吃钙片防治骨质疏松
现在很多老年人都任务人岁数大了,骨头都老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预防骨质疏松的误区。其实不然,骨质疏松是全身性的代谢骨骼疾病,主要是体现人体衰老的现象。一般女性在绝经8年左右,男性在65最左右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状况。不管男女,在三十五岁时候是骨质最高峰。
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中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
大多数的老年人缺少补钙知识,认为钙补得越多对身体越好,同时身体吸收的愈多,对骨骼越是效果好,这样的也是种误区,每天正常吸收800毫克的钙为人体所需,吃多了反而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
大多数的老年人缺少补钙知识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而过量补钙,而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误区三:补钙药品当做营养品服用
专家指出,许多中老年人把补钙药品当做营养品服用。其实长期服用药物,会使身体逐渐产生依赖性。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预防骨病。这是不正确的。
中老年人补钙推荐以饮食补钙为基础,适当加服钙制剂。如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或服钙片,少喝茶、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和适量运动,可增强钙的吸收能力和增加体内骨钙含量;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
1、运动是老年人补钙的最好方法
单纯补钙而缺乏运动,补钙效果不佳。而运动可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防止骨质疏松的目的。所以,老年人不妨参加一些非力量型的温和运动,比如做体操、打打太极拳,或者伸伸腿、扩扩胸等都是有益处的。即使长年卧床的病人,也应每天尽可能下床1小时,使骨骼承受体重的负荷,使肌肉多收缩活动,这对推迟骨质疏松进程大有好处。老年人补钙的方法
2、老年人适量服用钙剂来补钙
适量服用钙剂也很重要,每天服用1000毫克,晚上睡前服用效果最佳。最后,老人每天要保证晒太阳30分钟,选择紫外线照射不是特别强烈的时候,如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以免晒伤或中暑。
3、老年人多喝动物骨头汤补钙
动物骨头里80%以上都是钙,但是不溶于水,难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时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后用文火慢煮。吃时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鲜汤。
4、老年人多吃蔬菜补钙
蔬菜中也有许多高钙的品种。雪里蕻100克含钙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钙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1、女性老人更需要补钙
人大概是在30—35岁左右就开始骨量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尤其是女性在40岁左右应该开始考虑补钙了。
2、老年人补钙应以食补为主
重视营养合理的配餐,应注意选择含钙量较高而又购买方便的食品。我们主张老年人要坚持喝鲜牛奶,因为牛奶里含钙量较高,晚上应加喝一杯牛奶,这样既能安神又能有效地补钙。
3、老年人选择适当的钙营养剂
夜间骨钙的丢失量是最大的。现在我国人均员钙摄入量仅有400多毫克,如果每天再喝1杯牛奶,人均日钙摄入量也仅达500多毫克。所以选择适当的钙营养剂补充是十分必要的。
4、补钙要与身体锻炼相结合
如果您认为自己已补足了钙营养,就大功告成了,那可就错了。钙在人体内需要吸收、运行到全身各个部位,适当活动身体能促进钙尽量发挥作用,尤其是户外活动还能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