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07:28 来源:网友分享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化学式为C27H46O。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一般都知道,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胆固醇是由甾体部分和一条长的侧链组成。人体中胆固醇的总量大约占体重的0.2%,骨质约含10毫克,骨骼肌约含100毫克,内脏多在150~250毫克之间,肝脏和皮肤含量稍高,约为300毫克。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每100克组织约含2克,其总量约占全身总量的1/4。
胆固醇是一种存在于动物组织内细胞膜中的固醇及脂类,藉由血浆传递。在植物细胞膜中亦可发现少量胆固醇。于1784年,它首次在胆石症中被发现,因而得名。人体各组织中皆含有胆固醇,在细胞内除线粒体膜及内质网膜中含量较少外,它是许多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胆固醇是机体内主要的固醇物质。他既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是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及胆汁酸的前体。人体每千克体重含胆固醇2g,体重70kg者总含量约为140g。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
胆固醇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如一个70kg体重的成年人,体内大约有胆固醇140g,每日大约更新1g,其中4/5在体内代谢产生,只有1/5需从食物补充,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200mg,即可满足身体需要,胆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随着食物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还要下降。因此建议每天摄入50mg~300mg为佳。
胆固醇在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当其过量时便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现代研究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形成与胆石症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密切的相关性。如果是单纯的胆固醇高则饮食调节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还伴有高血压则最好在监测血压的情况下只要经医生确定为高血压,则需要使用降压药物。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请引起注意。
自然界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之中,植物中没有胆固醇,但存在结构上与胆固醇十分相似的物质——植物固醇。植物固醇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肠粘膜,植物固醇(特别是谷固醇)可以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胆固醇虽然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之中,但是不同的动物以及动物的不同部位,胆固醇的含量很不一致。一般而言,兽肉的胆固醇含量高于禽肉,肥肉高于瘦肉,贝壳类和软体类高于一般鱼类,而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则最高。
通常,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低于100毫克的食物称为低胆固醇食物,如鳗鱼、鲳鱼、鲤鱼、猪瘦肉、牛瘦肉、羊瘦肉、鸭肉等;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为100~200毫克的食物称为中度胆固醇食物,如草鱼、鲫鱼、鲢鱼、黄鳝、河鳗、甲鱼、蟹肉、猪排、鸡肉等;而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为 200~300毫克的食物称高胆固醇食物,如猪肾、猪肝、猪肚、蚌肉、蛀肉、蛋黄、蟹黄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但有些特殊体质的人,不管吃什么,胆固醇都是永远不会变化的。
一般来讲,胆固醇低有两种原因。一是继发性低胆固醇血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损害如肝炎、肝硬化等情况。另一种就是原发性低胆固醇血症,多由饮食不均衡,长期的素食、偏食,胆固醇摄入过低而造成。
高胆固醇固然对身体不利,但胆固醇过低一样会影响健康。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并维持和营养细胞膜,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若血内胆固醇水平过低,会使细胞膜的稳定性减弱,导致细胞膜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致使血管壁脆性增加。另外,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它在体内代谢后可转化为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质激素、孕酮、雄激素及雌激素等。这些激素对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对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往往会导致皮质激素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应激能力减弱,免疫力减弱,使正常的抗病能力减弱;或者导致性激素合成减少,影响正常性功能,均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要保持血中胆固醇的正常水平,一定要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胆固醇偏低时,可以多吃些鱼类、动物内脏、鸡蛋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