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8 07:17 来源:网友分享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4.遗传和基因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典型症状
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肿瘤的生长,影响胃功能时才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 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也有其特殊表现。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的胃癌有幽门梗阻表现。
其他症状
可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如肿瘤侵犯胰腺被膜,可出现向腰背部放射的持续性疼痛;如肿瘤溃疡穿孔则可引起剧烈疼痛甚至腹膜刺激征象;肿瘤出现肝门淋巴结转移或压迫胆总管时,可出现黄疸;远处淋巴结转移时,可在左锁骨上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晚期胃癌患者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诊断依据
1.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病史。
2.患者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
3.X线钡餐检查:早期胃癌的主要改变为黏膜相异常,进展期胃癌的形态与胃癌大体分型基本一致。
4.纤维胃镜检查: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并可获取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浸润深度以及周围脏器和淋巴结有无侵犯和转移。
大手术后的头三天,绝大多数病人会发烧,但体温一般不超过38.5℃,这是因手术创伤造成的,是“吸收热”。一般采用温水或酒精擦身等物理降温的方法予以解决,不主张用强力退烧药。
如果体温超过38.5℃,可用冰袋、酒精等物理方法在病人的头部、颈部、腋下等大血管经过处降温。如果高热持续不退,必要时用强力退烧药。
专家认为,在胃癌手术后,不少胃癌患者会出现营养缺失的现象,胃癌手术后发烧也是一种术后症状表现,胃癌术后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和术后的辅助治疗工作,预防胃癌术后发烧症状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专家建议术后结合细胞免疫治疗,DC细胞和CIK细胞静脉回输辅助治疗,可以快速恢复手术造成的免疫损伤,特异性清除术后微小残余肿瘤病灶,防治转移与复发。相比于传统的放化疗,细胞免疫治疗几乎没有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专家认为,在胃癌手术后,不少胃癌患者会出现营养缺失的现象,胃癌手术后发烧也是一种术后症状表现,胃癌术后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和术后的辅助治疗工作,预防胃癌术后发烧症状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胃癌患者术后身体状况比较差,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积极补充患者机体恢复所需的营养,应选用高营养、少刺激的食品。主食以病人素日习惯品种为好,加用苡仁粥、糯米粥,有益无损。副食以鲜肉、鲜蛋、鲜蔬菜、鲜水果为好。术后病人每日3~5餐,饭量逐渐增加,不少病人半年后可恢复术前饭量。如有饭后恶心、呕吐现象,不必着急,可稍坐片刻或慢行散步,症状即可减轻。
胃癌患者术后也可有进食困难,食欲不振,应多吃鲜石榴、鲜乌梅、鲜山楂,也可用橘皮、花椒、生姜、冰糖、鸡肫适量,煎汤内服。呈现恶病质状态的病人应该多补给蛋白质食品,如牛奶、鸡蛋、鹅肉、鹅血、瘦猪肉、牛肉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糯米粥要求煮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