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样肉瘤的护理措施有哪些_上皮样肉瘤的症状有哪些

2017-10-04 08:41 来源:网友分享

一、上皮样肉瘤有哪些护理措施

  上皮样肉瘤为缓慢生长的皮内或皮下结节。几乎所有的损害均发生于四肢,一半以上发生于手或腕部。结节聚集中央处坏死而周围呈栅状排列。瘤细胞有两型均有不典型胞核,肿瘤主要发生于20~40岁的青年人,2/3发生于男性。那么上皮样肉瘤的患者怎么护理?

  此瘤生长缓慢,术后10年生存率达50%,也有文献报告术后23年发生肺转移尚生存的病人。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早期广泛局部切除,可获痊愈。本瘤局部复发率高,有报告达80%,另外有10%~30%的引流区淋巴结转移,所以提倡局部行广泛切除,并考虑行引流区淋巴结清扫。

  化疗、放疗无效,由于此瘤较少见,尚有待于临床的总结。

二、上皮样肉瘤有哪些病理学特点

  病理学

  远端型ES呈特征为形成多个肉芽肿样结节(假肉芽肿),边界较清楚,形状不规则。结节中心常发生坏死,也常合并出血和囊性变,也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多个中心有坏死的结节可互相融合,形成地图样坏死。结节的周边为上皮样瘤细胞,体积较大,多边形或圆形、卵圆形,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轻度异型,核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像少见,常少于5/10HPF。细胞间可见明显的胶原沉积,有些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称嗜酸性上皮样细胞,类似横纹肌肉瘤或恶性横纹肌瘤细胞。有些瘤细胞呈梭形,胞体比较肥胖,类似纤维肉瘤细胞。有些ES显示显著的梭形细胞增生,但细胞异型性较小,包埋于丰富的富于胶原的细胞外基质中,称为纤维瘤样型(fibroma-like)。有时上皮样瘤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在一起,拟似双相分化的滑膜肉瘤。有时肿瘤细胞间黏附力下降,伴有组织内出血,可似血管肉瘤样表现。如瘤细胞内脂肪滴被溶解,形似细胞内管腔,可被视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有时肿瘤沿着筋膜和腱膜生长,形成花边状,肿瘤也常沿着神经血管束生长,常见瘤细胞在神经周围或血管周围浸润。少数肿瘤可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和骨形成(10%~20%)。

三、上皮样肉瘤有哪些临床症状

  主要发生于青年男性,好发于四肢远端,尤以指屈侧、手掌、前臂屈侧及腕部多见,也可见于头,颈部及阴部。初发皮损为真皮或皮下结节及斑块,褐红或灰黑色,中央易发生溃疡。四肢近侧皮损常沿筋膜面或血管、神经向心性发展,临床表现类似于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深部损害附着于筋膜、腱鞘及骨膜,伴肢体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本病发展缓慢,局部切除后常复发,早期有淋巴结转移,后期常转移至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肿瘤多位于真皮、皮下及深层组织,呈不规则结节状,中央常发生坏死,周边有上皮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混有多少不等的梭形细胞,两型细胞均可有异型改变。我们所见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该病诊断。患者病程后期头皮及左侧肩胛部发生转移,最终出现了气胸。

  因本病少见,皮肤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也不足,临床上易发生误诊,多误诊为孢子丝菌病。病理上,尤以低倍镜下本病类似于栅状肉芽肿性疾病,例如环状肉芽肿,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等,应注意鉴别。其它应与本病在病理上鉴别的疾病有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及血管肉瘤等。如将该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综合考虑,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做免疫组化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皮样肉瘤大部分瘤细胞角蛋白及EMA染色阳性,也有CD34阳性反应的报告。

四、上皮样肉瘤有哪些诊断方法

  1、肉芽肿性病变一些坏死性肉芽肿,如结核结节、类风湿结节、环状肉芽肿等,中间有坏死,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包绕,容易引起误诊。但肉芽肿之上皮样细胞为组织细胞性,并可形成多核巨细胞,但无异型性,免疫组化表达组织细胞标记,上皮性标记阴性。ES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嗜酸性,胞界清楚,有不同程度异型性,瘤细胞表达上皮性标记。

  2、滑膜肉瘤多位于大关节附近,可有短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双向分化者常形成腺样结构,细胞间可有黏液样物质。经典型ES多位于四肢末端,尤其前臂和手指,部位较浅表,可形成皮肤溃疡。免疫组化标记的鉴别意义不大。

  3、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EMRT)有些ES病例,横纹肌样瘤细胞非常显著,在形态学上几乎不可能与EMRT区别。其生物学行为也像EMRT一样。Perrone等认为ES和EMRT具有一些组织学相似性。他们报道4例年轻妇女外阴肿瘤,其中只有1例具有经典的ES组织学特征,其余3例符合EMRT的组织学标准,其中2例以前曾报道为ES。电镜和免疫组化无助于区别ES和EMRT,主要因为他们具有若干共同的电镜和免疫表型特征。其生物学行为一般为侵袭性,更符合EMRT而非经典型ES。Perrone等认为即使不是大多数,也有一些外阴的单纯ES实际上是EMRT,其预后较差。Molenaar]根据他们对3例ES的研究,发现在组织学上符合深部组织的ES或软组织的EMRT,免疫学表型符合ES,因为瘤细胞表达vimentin和上皮抗原标志,而肌源性标志desmin阴性;遗传学研究提示瘤细胞具有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所见的现象(DNA二倍体,三体性染色体)。因而认为该肿瘤虽然免疫组织学发现支持上皮样特征,但染色体发现提示其与横纹肌肉瘤有关,符合横纹肌样瘤。

  4、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与ES一样,瘤细胞呈上皮样,胞质较丰富,但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细胞胞质染色较浅或嗜双色,埋在透明样基质中,胞质内有空泡形成(微血管),有时可见内含红细胞。肿瘤不形成中心有坏死的结节状结构。20%~30%的病例瘤细胞局灶性表达CK,血管内皮标记如FLI1,CD31,CD34等阳性。Billings等[12]报道7例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ES-H),认为这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血管肿瘤,形态类似ES,瘤细胞有实体的片状或巢状的生长方式,形成界限不清的结节。瘤细胞圆形或略呈梭形、多角形,胞质嗜酸性,可见血管分化的细胞学特点,即胞质内空泡或血管腔形成。瘤细胞表达CK、vimentin与血管分化标记如CD31,FLI-1,但CD34阴性,而其它血管性肿瘤表达CD34(>90%),ES也表达CD34(约50%~60%)。ES-H多发生于年轻人,多累及远端肢体,但也可见于躯干,病变多为单发性,也可出现多灶性表现。可见许多方面都类似ES,关键区别在于血管分化的表现,即胞质内空泡和内皮标记。本病可复发或局部转移,过去都视为ES,Billings等认为应加以区别。ES-H与普通的EH不同在于EH的空泡状上皮样内皮细胞常形成短条索状或线状,基质含有致密软骨样或玻璃样物质。

  5、其它由于ES镜下表现的复杂性,还要注意与纤维瘤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肉瘤样癌、上皮样恶性周围神经鞘瘤、黑色素瘤、横纹肌肉瘤和未分化癌等鉴别。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肿瘤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