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1 08:34 来源:网友分享
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和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
1.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遗传因素:
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肠癌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结肠癌的可能。
3.大肠腺瘤:
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基本一致。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结肠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并放在主要有吻合口漏、骶前出血、输尿管损伤、造口坏死及腹内疝等。
1.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是结直肠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左半结肠和直肠一期手术的发生率较高。分析发生原因如下:术前准备不充分;患者营养不良;手术操作失误,术中过多游离肠管断端肠系膜或过多地切除结肠吻合口周围的脂肪组织,损伤结肠系膜血管,使吻合口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过大,缝合不够严密等均可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2.骶前出血:
骶前出血是直肠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它常是致命性的。主要原因是分离直肠后壁时损伤骶前静脉丛。由于骶前静脉丛呈网状,固定于骶骨前,且与骶骨小孔内的椎静脉有交通,一旦出血点缩入骶骨小孔,很难止血。
另外,还有输尿管损伤、造口坏死及腹内疝等。这些并发症均与手术操作有直接关系。大肠癌的手术方法比较成熟,而每一种手术均有其重要步骤。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预防结肠癌的十六字方针,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定期检查:
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2.改善饮食习惯:
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
3.防治肠道疾病:
积极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赘生物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结肠腺瘤时,应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不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
西医治疗结肠癌的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联合化疗、放疗等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对于不能切除的结肠癌,可采取新辅助化疗,一方面可以降低肿瘤的分期,使部分不能切除的肿瘤转化为能够切除的肿瘤;另一方面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根治性结肠癌手术的切除范围包括癌肿所在肠袢及其全结肠系膜。即切除了癌肿本身,又可以彻底清除了可能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因此,只有进行了彻底的手术才有可能治愈结肠癌。
另外,对于有肝、肺转移的患者,也不是完全丧失了治疗的机会。新的观点认为,如果转移病灶能够同时切除,就与结肠癌的病灶一起切除,转移灶不能切除先进行新辅助化疗,降期后再切除。在一部分肝转移患者中,肝转移局限一叶或一段,手术切除不但简单,而且5年生存率可达50%。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与外科医生的经验是决定手术的关键因素。
温馨提示: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