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2 09:20 来源:网友分享
脂肪肉瘤(liposarcoma) 是肉瘤中较常见的一种。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常发生在大腿及腹膜后等深部软组织。肉眼观大多数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常有一层假包膜,黄红色有油腻感,有时可呈鱼肉状或粘液样外观。镜下,肿瘤细胞大小形态各异,可见分化差的星形、梭形、小圆形或呈明显异型性和多样性的脂肪母细胞,胞浆内含有大小不等脂肪空泡,也可见成熟的脂肪细胞。以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为主时,称为高分化脂肪肉瘤;间质有明显粘液变性和大量血管网形成者,称为粘液样型脂肪肉瘤;当以分化差的小圆形脂肪母细胞为主时,称为圆型细胞型脂肪肉瘤;以多形性脂肪母细胞为主时,称为多形性脂肪肉瘤。后二者恶性程度高,易有复发和转移。
脂肪肉瘤是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大腿及腹膜后,亦可见于臀部胭窝其他部位的软组织亦可偶见极少原发于肝脏。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多为肝区疼痛,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上腹部可触及肿块极少发生黄疸及腹水。脂肪肉瘤是脂肪性肿瘤的恶性代表由不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是脂母细胞的恶性肿物,是成人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在肌体内脂肪聚集的部位,如腹部腹膜后臀部等部位多发,眼眶内罕见。它很少作为一种原发病变或作为一种从远距离原发位置转移而来的病变发生在眼眶主要临床表现为进展较快的痛性或无痛性眼球突出,眶缘可触及边界欠清楚且质地稍硬的肿块眼睑肿胀眼球运动受限等也可有视力下降和复视。
肝脏原发性脂肪肉瘤与其他部位脂肪肉瘤的病理形态有很大的相似性。瘤体呈椭球形或不规则形质软,体积往往至较大时才被发现瘤体切面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常见坏死区域,坏死区易软化、易碎。瘤体周围组织受压可形成不完整的薄层假包膜,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可出现完整的包膜。镜下观察发现脂肪肉瘤组织中有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和各期分化不成熟的间叶细胞及异形细胞胞浆可见脂滴空泡胞核呈椭圆或圆形颗粒粗深染,黏液样型可见细胞之间有丰富的黏液样基质阿辛蓝染色阳性周围肝组织无肝硬化表现。
脂肪肉瘤在软组织肉瘤中属中等恶性程度肿瘤5年生存率可达35%~40%,约40%~50%的脂肪肉瘤发生肺转移。主要发病年龄为中晚年。从国外报道的4例肝脏原发性脂肪肉瘤来看,两例为中年女性2例为儿童国内报道2例均为成人,男女各1例,有分化良好型和黏液样型。因未见追踪报道对其预后尚缺少资料。
实验室检查: 肝脏原发性脂肪肉瘤肝功能受损害表现出现晚,酶学检查和AFP、CEA等肿瘤标志物阴性,患者往往以右上腹疼痛就诊发现巨大肝脏后经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诊断但明确诊断尚需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
中医检查:中医经络堵塞检查: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经络堵塞检查,脂肪肉瘤发现在冲脉的肺腧-膈腧-肝腧-肾俞有较大很硬的条索状经络堵塞,在背部隆起,脊柱变形形成驼背,肾俞重点不疼痛,肌肉僵硬;由于脂肪肉瘤的挤压腰部粗大,右腹部肝区形成针扎不进磐石样包块,肩井穴轻点剧烈疼痛,上肢和下肢四肢肌肉僵硬,尤其大腿内侧肝经经络,有条索状结节,轻按剧烈疼痛。
经络堵塞检查:患者的背部膀胱经和冲脉有较大的经络堵塞,沿着冲脉从肩部到臀部有条状结节,硬度很大,轻按剧烈疼痛,患者背部形成驼背,颈部肩部都有严重的经络堵塞,颈部经络堵塞形成树根状结节,大腿部肾经肝经经络堵塞也形成条状结节,上肢下肢全身肌肉较硬,弹性欠佳。
其它辅助检查:本病的影像学表现颇具特征性。B超。检查可见肝内巨大而均匀的强回声区。CT。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区CT值小,可达-90Hu以上,是肝内肿瘤CT值最低的,注射造影剂后无增强反应。MRI。T1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区。在影像检查方面肝脂肪肉瘤与肝脂肪瘤难以区分。
西医治疗。过去西医手术治疗是第一选择,手术切除的弊端在于,只是短期切除肉眼可见的实体性肿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脂肪肉瘤独特的生长方式,以至于术后反复复发,因此可以说明单一的手术切除,是不能根治的。
放疗。放疗对于脂肪肉瘤作用不大,大多不采用花了。放射治疗对脂肪肉瘤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多用于脂肪肉瘤边缘切除的病人,防止局部复发,对于局部能行根治性切除的病人术后放疗意义不大。放疗忽视了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的概念,治疗讲究局部,所以治疗常作为辅助。
化疗。由于高分化脂肪肉瘤恶性程度低,转移可能小,化疗意义不大。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类型,化疗为术后防止转移,可以进行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阿霉素ADM、顺铂DDP、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对于发现临川转移以前的微小转移灶有治疗意义。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其毒副作用决定只是部分体质强,病情较轻的患者适用,按比例杀伤癌细胞的特性,进一步证实化疗也是有缺陷的。
经络治疗。药浴腿足治疗:金胃泰3克金肠通60克银肠泰一号30克药浴腿足(每2天换药一次),补气软坚散结,尽快疏通堵塞的经络。药浴时发现,患者药浴腿足后的药液酸臭味较重,每2天换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