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4 16:11 来源:网友分享
近日,“胆管癌”这种平时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成为关注热点。早在2008年,香港节目主持人沈殿霞,因为胆管癌继发肝转移,手术切除肿瘤后肝转移癌再次复发,最终因肝功能衰竭去世,年仅61岁。
昨日,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蒋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胆管癌虽不常见,却凶险异常,且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早期诊断率较低,确诊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手术根治率低,术后5年生存率低。
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
蒋波介绍,胆管癌(胆管细胞癌)是一种产生于胆管衬覆上皮的恶性肿瘤,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又分为肝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之间,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
他指出,诱发胆管癌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1.胆管结石: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据科学数据显示,有接近10%的胆管结石患者存在发生胆管癌的风险,而在所有的胆管癌患者当中,有20%~57%的患者都合并患有胆管结石。因此,在临床上医学界往往将胆管结石视为胆管癌的第一诱因。
2.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长期的慢性炎症对胆道黏膜刺激可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
3.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人群早20~30年,平均年龄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硬化性胆管炎)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管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4.硬化性胆管炎恶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病人患胆管癌的机会也高于一般人群,psc亦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5.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
“胆管癌的症状包括黄疸、腹痛、发烧、体重减轻、皮肤瘙痒。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高度警惕,立即就医。”蒋波强调。
胆管癌即使能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低
蒋波指出,与消化道其他肿瘤如胃肠、肝等肿瘤相比,我国胆管癌的发病率比较低,但预后较差:即使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也较低。“因此,胆管癌的防治,以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1.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2.对于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女性,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对患有相关高危疾病者,一旦发现病情有变化,应及早就诊进行治疗。
3.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尽早排除可能引起癌变的诱因。
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胆囊癌发生的最理想预防方法。预防胆结石应注意饮食调节,膳食要多样,此外,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也应该少食。
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应该多吃。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一个煎鸡蛋,可以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坚果的摄取似乎能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健康饮食的脂肪来源,有大部分是来自于坚果类。
温馨提示: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粘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