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6 15:49 来源:网友分享
1.脱脂牛奶
脂肪含量小于0.5%的牛奶即为脱脂牛奶。脂肪含量大大减少无疑更利于宝宝消化,也降低了宝宝发胖的概率,还有防癌的功效,利于身体健康。
2.鱼蛋白粉
一方面鱼蛋白粉营养蛋白高,易于吸收养分;另一方面,其脂肪含量很少,没有一般奶粉所含的乳糖,易于消化,既有效缓解了宝宝腹泻又不会使宝宝缺乏营养。
3.胡萝卜汤
妈妈不妨利用植物纤维具有的强大吸引附着功效,将胡萝卜碾碎后煮汤给宝宝喂食,止泻的同时发挥胡萝卜明目防癌的功效,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4.熟苹果泥
苹果中含有的鞣酸和果胶都是治疗腹泻的利器。鞣酸又叫单宁,有收敛胃肠的功效,能有效杀死肠子中的病菌,起固结粪便的作用,而果胶加热后则可以吸附大量水分,增大粪便密度。蒸烂后用勺子刮成泥,香甜而细腻,既增加宝宝食欲又帮助宝宝止泻。
补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医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医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医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
摩腹:腹指小儿腹部,医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捏脊: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1.粪便检查 粪便性状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时,常提示为小肠性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腹泻;如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时则多提示为结肠性腹泻;粪便中发现原虫、寄生虫或虫卵,又能排除其他原因时,可提示为原虫、寄生虫性腹泻;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多种致病菌,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强调粪便取材要新鲜,送检应及时,否则会影响诊断。此外,如一次培养阴性时,不能轻易否定感染性腹泻,还应多次送粪便培养,有时会获得阳性结果。
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如怀疑腹泻是胰腺疾病所致时,应进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如试餐试验(Lundh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PABA试验)及促胰泌素试验等。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测定: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时(苏丹Ⅲ染色法),可考虑脂肪吸收不良;粪便中含氮量增加时,考虑系糖类吸收不良;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时,都提示小肠吸收不良。
(2)右旋木糖试验: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3)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者,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1.预防和治疗脱水
含糖量为2%的口服补盐液对于宝宝由于腹泻而导致的脱水很有效果,既能预防也能治疗。每100毫升的口服补盐液中含有0.35克氯化钠、0.25克碳酸氢钠、0.15克氯化钾以及2克葡萄糖。这样的配方有利于及时补充体内缺乏的水分和无机盐,缓解脱水问题。
2.不要滥用抗生素
有部分父母陷入了认知误区,一味地认为抗生素无所不能,但切不可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对宝宝使用抗生素。对于秋冬季由于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的婴儿腹泻,滥用抗生素不仅不会缓解腹泻,反而会对宝宝造成伤害。而更多的轻度腹泻,使用消炎药、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等就可以自己痊愈。所以当宝宝发生腹泻时,爸爸妈妈一定要咨询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下药,而不是不知节制地依赖抗生素。
3.注意家庭护理
除了用对药以外,良好家庭护理对宝宝治疗腹泻也有着很大的作用。粪便中常含有一些有害的细菌病毒,如果在腹泻时不能做好清理工作,对宝宝有着极大的危害。所以排泄后一定要将臀部及时清理干净,最好使用温度适宜的清水进行擦洗,并使用消毒过后的尿布,防止宝宝出现红臀。另外,要让小朋友获得充分的休息,睡觉时尤其注意不要让腹部及脚部着凉,不要让肚脐和脚丫暴露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