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8 21:21 来源:网友分享
一,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使直肠失去周围支持固定作用,括约肌群收缩力也减弱,直肠容易自肛门口脱出。
二,局部组织解剖因素
(1)骶骨弯曲度未形成:婴幼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骨盆向前倾斜不够,直肠呈垂直位,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腹腔内向下的压力增加时,直肠无骶骨的支持,压力直接作用到肛管上,易于向下滑动。
(2)周围肌肉支持力弱: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较弱。
(3)黏膜松弛:直肠黏膜附着在肌层上较松弛,黏膜易自肌层滑脱。
三,促成因素
任何情况使腹内压长期增高或突然增高,均可促成直肠脱垂,如经常便秘腹泻,百日咳,包茎及膀胱结石,长期慢性咳嗽等疾患,常是脱肛的诱因,有些疾病(如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或损伤(包括意外和手术损伤)造成括约肌及直肠周围肌肉功能或神经功能障碍者,直肠失去支持,腹压增高即可发生直肠脱垂。
内治法
婴儿脱肛内治的基本原则是补气升提、涩肠固脱。常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黄芪6~10克、党参6~10克、S-big3~5克、炙甘草3~6克、枳壳6~10克、诃子肉3~5克。久泻久痢可加金樱子10克;兼食积腹胀可加谷、麦芽各12克,神曲979;便秘加大黄3克、火麻仁6~9克、咳喘气逆加桔梗6克、苏子3克、厚朴3克。上方每日煎服1剂,分2次服。
外治法
(1)五倍子15~30克、明矾10~15克、黄芩10克,加水煎取药液500毫升,乘热先熏,待温后洗浴局部。
(2)皮硝30克,加入开水500~1000毫升,乘热熏洗患处。
(3)白矾15克、石榴皮90克,煎水熏洗,每日2次。
预防保健
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如能坚持l~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
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不能自行回纳的,宜及时采取手法复位。方法是:让患儿侧卧,尽量安抚不让其哭闹,然后用食、中、拇三指揿推脱出的顶端,即可回纳。回纳后,可用一棉球堵住肛门,再用橡皮膏将两臀部粘紧靠拢固定,并卧床休息。治疗期间注意改善患儿的生活规律,增强营养,并培养定时大便的习惯。
直肠脱垂一定要手术吗?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直肠脱垂术后护理要注意什么?
1、直肠脱垂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并发症约7~10天,同时给予多种维生素类制剂。术后每日口服液体石蜡10ml,避免长时间蹲踞及用力,如果腹压增加对愈合不利。
2、直肠脱垂病人术后给予低纤维饮食,摄入过量粗纤维食物容易损伤肠壁。术后尤应避免食用辣椒、酒等强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充血水肿影响愈合。
3、术后恢复的1~2周内,直肠脱垂病人应减少活动,静躺休息,对术后彻底康复极为有利。如果术后患者活动加强或做其它运动可使腹压增加,使治疗面分离,可并发出血等。
病人首先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引起直肠脱垂的各种因素,同时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诱因,并改变营养不良状况。在本病早期幼儿患者只要消除病因,或排便时采用胶布把两臀部拉拢的方法,可助收紧肛门,脱垂多能治愈。
直肠脱垂后应立即复位,护理者或病人可用手将其轻轻托回。如脱垂后因水肿不易复位,严重的需去医院在麻醉下进行复位。复位后需静卧半小时,并口服缓泻剂。要鼓励病人坚持做辅助操,如每日练习收缩肛门动作2次,每次做5-10分钟,以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排便时禁用蹲位,可在床上用便盆平卧位排便,以减少脱垂的机会。部分病人也可试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或针灸治疗,以补气、升提、固涩法为主。对重度直肠脱垂或经非手术久治无效者,应劝其接受肛门环缩术或直肠悬吊固定等手术。
温馨提示:
直肠脱垂患者要坚持作体育锻炼和强壮腹部肌肉锻炼,以改善人体气血亏虚及中气不足的状况,这对于巩固疗效和预防直肠脱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