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22:33 来源:网友分享
阴瘙痒症状有阵发性发作和持续性发作两种情况。临床有关专家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外阴瘙痒症状在糖尿病患者的身上更为严重,此时需要及时展开有效的治疗。不管外阴瘙痒发生在哪些女性身上,都应该了解它的症状,并及时治疗。
1、外阴瘙痒部位:外阴瘙痒的位置一般在y.t、小阴唇、也可波及大阴唇、会阴甚至肛周等皮损区。长期搔抓可出现抓痕、血痂或继发毛囊炎。建议女性出现瘙痒的症状千万不要搔抓,避免加重病情。
2、外阴瘙痒症状:外阴瘙痒属于阵发性发作,也可为持续性的,一般夜间比较严重,病因不清的外阴瘙痒一般仅发生在生育年龄或绝经后妇女身上,多波及整个外阴部,但也可能仅局限于某部或单侧外阴,但局部皮肤和粘膜外观正常,或仅有因搔抓过度而出现的抓痕。
一、不良卫生习惯
正确清洁私处是预防女性疾病的关键之一。若卫生处理不当,则可能引发外阴瘙痒。如卫生纸使用方法不当,或者擦拭不当,致使阴道分泌物,甚至尿液、粪便和汗液的浸渍而使局部皮肤发生慢性炎症,从而引起外阴部瘙痒。当然也不可过分频繁清洁,或者借助碱性强的肥皂等清洁物清洁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外阴皮肤病变
外阴部自身的皮肤病变,如外阴湿疹、神经性皮炎、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外阴肿瘤、外阴部白斑等均能引起外阴瘙痒。外阴部湿疹和神经性皮炎引起的局部瘙痒更为剧烈,前者表现为局部皮肤边界不清的丘疹水疱及糜烂渗液,后者因搔抓常出现皮肤增厚苔伴藓化。此外,股癣的皮肤损害常扩大到外阴部,引起局部剧烈瘙痒。
三、药物过敏
某些女性会对某些药物过敏,如磺胺类或其他药物可能会引起“固定型药疹”,呈现外阴局部瘙痒,甚至可并发糜烂、渗液。
四、性交过敏
性交过敏主要是对于精液过敏或者某些人对于避孕套会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引发外阴部瘙痒症状。
五、阴道疾病
阴道很多疾病都可能并发外阴瘙痒,如滴虫性阴道炎可引起泡沫样白带过多,常伴有特殊异味,白带可刺激外阴部而发痒;真菌性阴道炎则会出现异味性豆渣样白带,并伴有外阴潮红、瘙痒、搔抓后可引起外阴皮炎湿疹性改变。
六、病毒感染
因病毒感染引发的外阴瘙痒症状主要有尖锐湿疣以及生殖器疱疹等。尖锐湿疣大多发生在女性阴道壁、宫颈口及外阴部,外阴部感染可引起外阴部瘙痒。生殖器疱疹多伴有局部瘙痒。
七、衣着不适
比如平时喜欢穿一些化纤衣裤,或使用橡胶、塑料质地的月经带,会使外阴皮肤通风不畅,汗渍浸泡,出现瘙痒。
八、长坐不运动
办公室女白领常见此种状况,长时间坐在椅上不挪动,会使外阴不透气,很容易出现外阴瘙痒的症状的,不透气内裤不吸汗,会让外阴长时间的过于潮湿,也会导致外阴瘙痒。
其实大多数女性朋友外阴瘙痒是阴道炎引致的,通过去医院治疗就可以消除瘙痒。如果下体阴道口痒,并伴有豆渣状的白带,有异味,搔挠后可能会出现皮炎湿疹的状态,那可能就是真菌性的阴道炎了,需要进一步医院检查,进行治疗。
外阴瘙痒还有可能是内裤里有大量的细菌引起的,所以要勤洗勤换内裤,清洗内裤时可以用开水洗或放在阳光下暴晒,也是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内衣裤最好与其他衣物分开洗,这样可以避免细菌交叉感染。平时与外阴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内裤,女性朋友们应穿一些棉质的内裤,相对的透气,可以保持阴部的干燥。不要穿过于紧的内裤和经常使用护垫,因为都会让阴部无法呼吸,反而滋生更多的细菌。
出现外阴瘙痒的情况,切忌喝酒和吃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都是刺激性食物,会引起更严重的瘙痒。也有一条方子,就是大蒜水可以减缓外阴瘙痒的症状。用适量的大蒜加清水煎煮,然后对外阴进行冲洗,每天两到三次,几次后便起到疗效。出现瘙痒时,不要随便搔挠,不要用热水烫洗减轻瘙痒,这样也会加重外阴瘙痒的症状,出现身体累、白带量多甚至出血的情况。
此外,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很重要的,外阴瘙痒其中一种原因就是局部皮肤不洁所引起的,有些女性朋友外阴瘙痒是由于使用卫生巾不当、尿液等分泌物的浸渍感染和刺激而使阴道口发生慢性炎症,引起外阴瘙痒。还有像不洁的性生活、药物过敏、饮食因素等都会引起外阴瘙痒的症状,平时除了多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去医院作定期的妇科检查,及时排查,及时治疗。
1、穿着宽松、透气的全棉内裤,勤洗、勤换、勤晾晒,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保持卧具清洁卫生。
2、注意外阴清洁。平时应准备专用洗具,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一水”,先将小方巾置入水盆煮沸15分钟,晾温后使用,清洗外阴前应剪短指甲、清洁双手,洗毕将用具清洁晾晒。
3、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肥皂、沐浴液。切忌搔抓,瘙痒难忍时可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户外活动等。
4、注意月经期卫生,使用合格的卫生巾。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必要时,夫妻双方同时接受治疗。
5、所用衣物、床单、被罩应单独使用和洗涤,防止家庭内传播,尤其应保护女婴或女童不受感染。
6、患病后不可羞于启齿、讳疾忌医,不可“有病乱投医”或跟着广告走,擅自用药治疗,掩盖病灶,影响诊断,延误治疗,诊断明确后,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