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4 16:15 来源:网友分享
大叶性肺炎起病急骤,患者会出现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部分患者口唇和鼻周有紫绀;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部分大叶性肺炎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的症状出现;病变广泛者可伴气促和紫绀。
大叶性肺炎患者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减低和胸膜摩擦音,实变期可有典型体征,如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有湿罗音或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重症者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谵妄等,并发感染性休克。
通过医学诊断大叶性肺炎,可在检查中看到患者的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达0.80以上,核左移,有中毒颗粒。大叶性肺炎患者血清学检查阳性,痰、血培养有肺炎球菌生长,痰涂片可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血气分析检查有PaO2及PaCO2下降,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PaCO2可上升,胸部X线检查显示段或叶性均匀一致的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1、抗感染治疗是大叶性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细菌性大叶性肺炎的治疗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针对病原体治疗。前者主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大叶性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后者则根据呼吸道或肺组织标本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体外试验敏感的抗菌药物。此外,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基础疾病、是否有误吸、住普通病房或是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长短和大叶性肺炎的严重程度等,选择抗菌药物和给药途径。
2、壮年和无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患者,常用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等,由于我国大叶性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故对该菌所致的大叶性肺炎不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对耐药大叶性肺炎链球菌可使用对呼吸系感染有特效的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3、重症大叶性肺炎的治疗首先应选择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并应足量、联合用药。因为初始经验性治疗不足或不合理,或而后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其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初始治疗正确者。重症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常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醋类或氟喹诺酮类;青霉素过敏者用氟喹诺酮类和氨曲南。医院获得性大叶性肺炎可用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昔类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广谱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的任何一种,必要时可联合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1、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人们预防大叶性肺炎的最有效的手段,科学家们1911年就开始研究对付它的疫苗,要研制疫苗最重要的是要搞明白病原菌及其致病的机理和成分,想办法生产出既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又安全的制品。
23效价肺炎球菌疫苗研制成功后,从实际应用的观察研究看,它不但对健康人和老年人有很好的保护效果,而且对那些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肺部疾病、大叶性肺炎等人群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目前23效价肺炎球菌疫苗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我国卫生部也于1996年批准在国内使用。
2、补锌
日益增加的研究数据显示,缺锌儿童患上大叶性肺炎以及因此死亡的风险更高,适当补锌不仅可以预防大叶性肺炎的发病率,而且有研究表明,在重症大叶性肺炎的急性发病期,补锌还能缩短病程,降低治疗失败率。
3、充足的营养
营养不足会令儿童的总体免疫力降低,因为要使免疫系统正常发挥作用,机体必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此外,营养不良的儿童呼吸肌较弱,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不足。因此,营养不良的儿童更易受大叶性肺炎侵袭。
4、学会腹式呼吸
通过腹式呼吸,可调动中下肺部肺泡,加强呼吸深度,可以改善大叶性肺炎,促使全身肌肉松弛,减轻支气管痉挛,缓解喘息症状。
5、坚持散步及慢跑锻炼
通过散步及慢跑的锻炼,可以改善和增强肺部呼吸功能,使肺泡能有足够的活动,有效地增强肺组织弹性,提高肺泡张开率,从而增加肺活量。
1、大叶性肺炎患者要多翻身拍背,帮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宝宝咳嗽多时,睡觉时会很难受,爸妈记得多给宝宝翻身拍背,帮助宝宝把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
2、大叶性肺炎患者要多吃水果、汤汁,少吃鸡蛋。食物要清淡,要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但注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蛋白质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
3、大叶性肺炎患者的鼻塞使用细棉棒、吸鼻器。宝宝鼻塞、鼻堵时可用沾有温水的棉棒湿润鼻痂,一点一点地将鼻痂取出,爸妈注意千万不可以用力过猛哦。选择细小的棉棒,它比传统的棉棒更好用。吸鼻器在这时也能派上用场。
4、大叶性肺炎患者要自备温湿度计,保持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到3次。自备一个温湿度计,大超市里就有卖的哦。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到3次,控制室内的温湿度,温度约在18℃~22℃,湿度约在60%左右。
5、敷额头(退热贴)、酒精擦身。如果宝宝有发烧的情况,冷毛巾敷额头可以给宝宝降热,去热贴也可以选用哦。另外,30%~50%的酒精擦身也可以帮助宝宝物理降温。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