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5 08:42 来源:网友分享
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并发于阻塞性肺气肿者并不少见,多因胸膜下肺大疱破裂,空气泄入胸膜腔所致。若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差,气胸为张力性,即使气体量不多,临床表现也较重,必须积极抢救不可掉以轻心。肺气肿患者肺野透亮度较高,且常有肺大疱存在,体征不够典型,给局限性气胸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呼吸衰竭
阻塞性肺气肿往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某些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干结潴留、不适当氧疗、应用静脉剂过量、外科手术等的影响下,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可诱发呼吸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
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床破坏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在心功能代偿期,并无右心衰竭表现。当呼吸系病变进一步加重,动脉血气恶化时,肺动脉压显着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加上心肌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诱发右心衰竭。
胃溃疡
证实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约有18%~30%并发胃溃疡。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睡眠呼吸障碍
正常人睡眠中通气可以稍有降低,而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睡眠时通气降低较为明显。尤其是患者清醒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已经低达8.00kPa(60mmHg)左右时,睡眠中进一步降低,就更为危险。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可出现心律紊乱和肺动脉高压等。
误区1:有人一辈子吸烟,身体照样很健康
大多数烟民不会有戒烟的意识,也不会意识自己会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但事实上,研究已表明,吸烟率持续上升是慢阻肺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吸烟早期可能无任何症状,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支气管阻塞和肺脏结构破坏。“因此,不要用少数人的情况代表全体,而要相信大样本的研究依据。”
误区2:慢阻肺早期危害不大不用管
很多人认为,慢阻肺的早期无非是“咳嗽”,对身体没有什么大影响,因此根本不用管。等到真正严重时,再用药也不迟。对此,专家介绍,慢阻肺属于慢性疾病,早期症状的确不太明显,很多患者咳嗽、咳痰多年,看上去对生活和工作的确影响不大。
但是,慢阻肺导致的肺功能减退是不可逆的。早期治疗能够有效阻止病情进展,不仅少花钱,而且效果好。防治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有及早就诊的意识。也有患者认为,慢阻肺是无法根治的,即使用药效果也不大。事实并非如此。坚持用药,近期效果是可使症状减轻一些,活动能力稍大一些;远期的效果是急性发作频率减少,肺功能衰减少一些,共患病少一些或容易控制一些。
误区3:平时不用坚持用药,发作了才去医院
很多慢阻肺患者的依从性很差,平时症状不明显时,他们经常不按医嘱服药,一定要等发作了才去医院用药。其实,患了慢阻肺后,气道病变是长期存在的,肺功能会加速减退只有在缓解期也足量、规律地用药,才能减慢肺功能衰退速度,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因此,慢阻肺应该每天都坚持用药。还有的患者误以为,慢阻肺发作时,用药也要留有余地,一定要把好药留在最后用,以免病情严重时没药可用。这也是一个误区。
补充营养重"三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其中任何一种症状都会使组织蛋白和热能严重消耗;同时随着病情不断得到控制,组织的修复过程也需要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为了补充体内消耗,增强机体抵抗力,在热能的供应上要略高于正常人,其饮食原则应为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并补充适量无机盐。
患者每日饮食摄入的热能应在2500千卡以上,可一日多餐,避免每餐吃得过饱即少量多餐,提高总热量。除普通谷米、面食外,增加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和瘦肉的摄入,每日可喝1-2杯牛奶,吃1-2个鸡蛋和2-3两瘦肉。
另外,维生素B和维生素C可提高机体代谢能力,增进食欲,维护肺部及血管等组织功能;维生素A和E可改善肺部防御功能,这些维生素在各种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因此,每日饮食中不可缺少绿叶蔬菜,如白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茄子、菠菜等,合理安排,予以调配,且饭后再吃一些新鲜水果,如苹果、香蕉、梨、橘子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饮食,一般不需要忌口,任何有营养的食物都可以吃,但切忌饮酒,大量饮酒可使血管扩张甚至可导致出血。另外,吸烟是绝对禁忌,吸烟可加重支气管粘膜组织损伤,痉挛,加重病情进展,属于大忌。
食疗小方一
苏子12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先将苏子洗净、捣碎,与粳米、冰糖一同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改为文火煮成粥,每日分早晚二次温服。本方具有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胸闷纳呆者。
食疗小方二
冬虫夏草10克,鲜胎盘1个,放入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服之。具有温补脾肾之功效,适用于喘咳遇冷加重,四肢不温者。
食疗小方三
准备人参3~6克,核桃5枚。加水适量,煎汤服用。本方有健脾益气、补益肺肾之功效。用于咳而少气、自汗、乏力、食少纳呆者。
慢阻肺患者以后在家就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减轻疾病带给自己的痛苦了,另外患者要注意多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也要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只有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才能尽快摆脱疾病。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