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2 08:17 来源:网友分享
1概述
喘息性肺炎是以咳嗽、喘息和发憋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肺炎,因其病变累及小气道即细支气管炎故又称毛细支气管炎,该病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
2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肺炎的发病可急可缓,一般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数天后发病。老专家陈贤标指出,喘息性肺炎最初症状是发热或咳嗽,体温一般38~39℃,腺病毒肺炎可持续高烧1~2周。
3治疗
常见的用于治疗喘息性肺炎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中药、西药、中西结合。
4预防及护理
1、初春为感冒流行季节,尽可能少去公共场所。
2、如果已感冒或咳嗽,并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应及时找医生:呼吸比平时加快,呼吸声音粗大;呼吸有间断;吸气时胸廓凹陷;鼻翼扇动;发出哼哼声;不能喝任何液体,一喝就呛;皮肤呈青紫色。
3、应注意保暖,呼吸新鲜空气,室内要禁止吸烟,在寒冷的季节,尤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室温,但应注意通风。
本篇文章就是和大家介绍了关于喘息性肺炎的一些知识要点,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这个喘息性肺炎的认识会更多。肺炎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出现咳嗽了,而且持续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大家了解了疾病,就可以更好的做好防御的措施。
其症状表现为持续咳嗽、呼吸困难,部分患儿表现发低烧。重症患儿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鼻翼扇动、口周发青等。
忌食多糖之物 糖分是一种热量补充物质,功能单纯,基本上不含其他营养素。若小儿肺炎患者多吃糖后,体内白细胞的杀菌作用会受到抑制,食入越多,抑制就会越明显,而加重病情。
忌高蛋白饮食 瘦肉、鱼和鸡蛋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1克蛋白质在体内吸收18毫升水分,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素。小孩进食蛋白质多,排出尿素相对也会增高,而每排出300毫克尿素,最少要带走20毫升水分。因此对高热失水的患儿应忌食高蛋白饮食,当疾病后期可适当补充,以提高体质。
忌辛辣食物 辛辣之品刺激大,而且容易化热伤津,故肺炎患儿在膳食中不宜加入辣油、胡椒及辛辣调味品。
小儿如果出现肺炎的情况要及时的去正规医院治疗,平时不要带孩子常去人多的公共场合,这样就能避免交叉感染,多带孩子可以去爬山,人少的公园等环境活动,每天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要清淡,并且有营养。吃一些绿叶蔬菜,水果,豆制品类食物。
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儿素喜吃过甜、过咸、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积滞而生内热,痰热壅盛,偶遇风寒使肺气不宣,二者互为因果而发生肺炎。
肺间质主要包括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由于结缔组织的密度稀疏,所以在其间存在有一定的间隙或腔隙。肺实质周围的间质间隙-又称间质腔:是指肺泡壁内的存在于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之间的结缔组织腔隙,也正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间质性肺病的发生部位。在正常情况下,间质由少量的间质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纤维细胞,以及肺基质、胶原、大分子物质、非胶原蛋白等组成。当肺间质发生病变时,上述成分的数量和性质都会发生改变——炎症细胞的激活和参与、组织结构的破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纤维的沉积和修复等共同构成了间质性肺病的组织病理学特性。需要指出的是:炎症的浸润和纤维的修复绝不仅限于间质,在肺泡、肺泡管、呼吸性和终末性细支气管气道内也可见到。
而且还没有年龄的限制,几乎能够扩散各个年龄段,如果小孩子出现这方面问题,就要加强重视了,因为小孩子的体质较为虚弱,出现呼吸道问题,可能是会导致生命危险的。还是建议早点去医院检查一下,针对性治疗。
必须去除病因及诱因,如吸入无机粉尘者(矽肺、煤尘肺等),药物引起的,应立即停用一切致纤维化的药物。与吸烟有关的,必须立即戒烟,首要的治疗应是脱离粉尘的作业环境,及支持对症治疗,如喘可给予止喘的,咳痰给予化痰药物等,饮食方面,保证营养热量同时尽量清淡可口,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鲜果蔬一定要适量,过食或暴食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另外,新鲜水果含糖量较高,合并糖尿病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须慎食。 还应预防感染,适当运动,充足睡眠。
不要食用容易引起过敏、诱发哮喘的食物,注意饮食禁忌。所谓“忌口”就是忌“发物”。“发物”一般是指食后能引起旧病复发或新病加重的食物。“发物”包括的范围很广,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是因人而异的。例如:有些过敏体质者常因吃了鱼、虾、蟹等海腥类的食品而诱发咳、喘加重。所以肺纤维化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忌口”,这样既可以避免由饮食不慎而导致咳、喘加重,又可以防止因过于讲究“忌口”而影响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得了间质性肺炎之后,各项体育活动不能够停止,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才能够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但是锻炼不能太剧烈,可以出去散散步,或者练习一下太极拳以及气功,还可以做一下深呼吸锻炼,一定要注意避免身体过度操劳。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