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病不仅是吃出来的,还是懒出来的!

2016-12-21 13:32 来源:网友分享

  

  前两天,市区某单位组织员工献血,10个人报名,结果8人被发现血脂偏高,不适宜献血,最后只有两个人献了血。

  血脂异常通常与饮食有关,看到这么高比例的血脂异常问题,该单位的同事不禁想,现在一天至少有一顿饭在食堂解决,难道与食堂烧菜风格有关?昨天,记者来到温州市体检中心一问究竟。

  吃下一盘笋干扣肉

  一天的油盐指标就用完了

  来自 市体检中心的一项统计数据足以引起重视:截至昨天,今年以来,到该 中心体检的共有28523人,其中有14458人被诊断为血脂高,占到50.69%,列于 体检中心总结的体检异常排名前十位之首。其中男性占53.2%,女性占47.84%。

  不仅如此,与血脂高相关的“脂肪肝”排在第三位,占35.22%,同时,血压高、超重等异常也都在前十位。 市体检中心健康管理部副主任韩虹用一句话概括说,这些病都是“吃出来”的,“与饮食中高脂高钠摄入过多有关”。

  记者打听到,这家单位的一些职工认为,食堂厨师在烧菜时放太多油了,无论荤菜还是素菜,放到汤里涮涮漂着一层厚厚的油。从上周的菜品来看,有的菜里用油,亮闪闪的,直观可见,像是红烧茄子、笋干扣肉等;有的则是“藏”了不少,像是油炸起来的鱼、虾、酥排骨等。几乎看不到清蒸不带油的菜色。

  从职工的点餐习惯来看,多数人喜荤多于素,还有的人连打三道菜都是荤的,而没有素菜。事实上,按照营养摄入来说,餐盘中单是一盘笋干扣肉下肚,一个成人一天的摄油摄盐指标就用完了。

  15岁男孩被测出血脂高

  内脏脂肪面积也大超标

  以往的印象中,好像有血脂高的多半是60岁以上的人。韩虹对记者说,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善,现在出现血脂高等“三高”现象的人,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单单今年在 市体检中心检出血脂高的人中,就有4000多人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占到14%。

  这中间,有不少是还不到二十岁的青少年,年纪最小的只有14岁。“有一个17岁的男孩,甘油三酯达到3.13mmol/l(男性正常值范围为0.45~1.81mmol/l),已经蛮高了。”

  如果血脂偏高,那么有可能存在内脏脂肪偏高等症状。 市体检中心今年花45万元引进了目前我市唯一的一套“内脏脂肪测试”设备,前两天有一个高血脂的男孩子,只有15岁,还被测出内脏脂肪面积达到208c﹐,比100c﹐的标准翻了一倍多,其体重系数也严重超标。

  这里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除了饮食结构,运动少也是引发血脂高的原因之一。以市区该单位来说,员工大多从事案头工作,属于轻体力劳动,每天大量的时间坐在电脑前办公,活动量非常少,一家健身机构的营养师赵老师说,摄入体内的能量没能被及时消耗,就变成了脂肪沉积在体内,时间一久就出现“三高”等健康问题。

  “管住嘴,迈开腿”

  每周4~5天中强度运动

  怎样才能把血脂降下来呢?韩虹说,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

  要注意饮食调节,“晚饭不要吃得太晚,夜宵能不吃就不吃。”在戒烟限酒的同时,以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对此,从营养学角度给出的建议是:食堂在烹饪时,尽量少油少盐,多用清蒸、水煮,少用红烧、煎炸,炒菜的时间再缩短一些,尽可能保存食物中的营养素,菜品上可适当增加菌菇类食材,有助于促进脂肪代谢。

  怎么“迈开腿”?必须是能出汗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有4~5天中强度运动,每天半小时以上。另外,可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均衡营养的同时,也能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脂肪排出。

  新闻链接:什么是内脏脂肪?

  研究表明,内脏脂肪增多比皮下脂肪增多更容易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内脏脂肪的积累越多,越容易并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内分泌疾病。这些疾病会促使全身动脉硬化,增加发生心肌梗死、脑溢血等疾病的风险。在肥胖化的同时,脂肪细胞会发生生理活性蛋白质“脂肪细胞分裂素”的分泌异常等,并导致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未能完全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能量,会储存在内脏或骨骼筋腱中,形成异位性脂肪,这可能在体内造成负面影响。

扩展阅读:


一、高血脂的症状

  一、症状:

  Ⅰ型主要临床表现有①皮肤改变可为最先出现的症状,在肘、股、背和臀部出现皮疹样黄斑瘤,直径2mm左右,略呈黄色,基底有红斑,不会出现眼睑黄斑瘤和肌腱黄色瘤。②腹痛,有时甚剧,呈绞痛,可反复发作,有的是继发于反复发作的胰腺炎。Ⅱ型高脂蛋白血症在出生后30甚至60年间并不出现症状,约有1/3杂合子患者到40岁发生腱黄瘤,男性患者中约有65%到60岁出现冠心病症状。纯合子型不多见,约100万人中见1例,有严重临床症状,胆固醇在广泛部位积聚, 10岁前产生皮肤表面和腱黄色瘤,脂性角膜弓,一般在20岁以前冠心病症状已很明显。家族性联合性高脂血症多属Ⅱb型,个别为Ⅱa和Ⅳ型,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常伴有糖尿病,有倾向于高尿酸血症,腥黄瘤较少见。Ⅲ型发病率约0.01%,为高染色体隐性遗传,易得动脉粥样硬化,手掌纹理处、眼睑和肌膝处多发结节性黄瘤。Ⅳ型常有早发冠心病、中风,皮肤表现比Ⅱa型少, TG>16.935mmo1/L(1500mg/dl)时可见发疹性黄瘤。

  二、体征:

  Ⅰ型病人多有肝脾肿大及眼底改变,眼底血管的色彩呈“番茄酱”样,此种眼底称为“脂血症性视网膜”。肝脾肿大是因为脂蛋白不能通过受体途径代谢而积留在血浆中,肝脾巨噬细胞大量吸收脂蛋白,而产生肝脾肿大。其他类型高脂血症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时,会出现上述疾病所具体征。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