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6 21:00 来源:网友分享
疫情动态:
据统计,今年6月21日至6月27日,北京市18个区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6188例。死亡9例,其中乙肝4例,艾滋病、手足口病各2例,流脑1例。乙类报告10种1510例,比去年同期上升30.40%;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为:痢疾、肺结核、梅毒、麻疹和乙肝。丙类报告6种4678例,比去年同期上升84.83%。
麻疹发病新现象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在我国,随着免疫接种措施的推广,除部分地区外,我国麻疹多发地区的疫苗接种率均达90%以上,儿童及青少年麻疹得到明显控制。虽然麻疹疫苗接种的效果可达90%以上,但其免疫维持时间却不能像自然感染那样达到絢生免疫的效果;因此,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麻疹流行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一岁以内即有病例发生;另一流行高峰出现在青壮年人群(即成人麻疹)。究其原因,一是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靠接种麻疹疫苗产生的免疫力维持时间总归是有限的,而这一代人已有相当部分已进入成年期,靠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已近于消亡,即已不具免疫力,一但有接触病原体即可能发病;另外,这一代人均进入育龄期,由于母体内无抗体存在,所以她们生育的婴儿无法从母体获得免疫保护。
近年来在各地的病例报告中还出现一种“怪”现象,有的家庭中出现聚集性发病,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可想象,每当孩子有病痛时,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前往儿童医院就诊。就拿北京来说,北京只有两家儿童专科医院,而且早就人满为患,大量不同病种的患儿聚集在医院门诊有限的空间内,实际上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孩子得麻疹后,父母也分别发病,成为麻疹患者。如前所述,在交叉感染难以避免的场所,人体又没有免疫保护的情况下,感染的风险反而增高了。
在这里,我给幼儿家长们提一些建议:如果您的孩子身体有所不适,请选择所在地的医疗机构就近治疗,而不要在普通综合医疗机构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都聚集到儿童医院就诊。这样既能减轻儿童医院的就诊压力,也便于医疗机构落实好控制交叉感染的各项措施。
延伸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上月中旬发布的一份联合报告说,近期非洲东南部地区麻疹发病率激增。截至6月中旬,该地区已有14个国家的近5万名儿童染病,731名儿童死亡。赞比亚麻疹疫情已致66人死亡,多为婴儿和青少年。麻疹疫苗通常分为8月龄初免接种和稍大后再次免疫接种。然而,统计显示,去年非洲东南部地区有超过240万名儿童没有接受初免接种。2009至2010年度,该地区防治麻疹的资金缺口达1.76亿美元。
据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独立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欧洲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差别较大,最高的是芬兰,达95%,最低的是德国出生于1996年至2003年间的儿童,接种率只有70%。要消除麻疹爆发的危险,整个欧洲的疫苗接种覆盖率至少需要达到95%。
尽管自1963年以来,已经可以用疫苗来预防麻疹,但一些家长拒绝让他们的孩子接种疫苗,因此和美国一样,欧洲近几年也出现了麻疹病例的复苏。针对一些认为接种可能导致儿童孤独症或其他健康问题的观点,公共卫生官员强调,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以及其他一些儿童疫苗都是安全的。
1.被动免疫
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1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3.控制传染源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4.切断传染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