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梗后、心衰稳定期应该怎么进行有效的训练!

2016-12-25 16:34 来源:网友分享

  心梗后、心衰稳定期属于心力衰竭的急性后期。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严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心率衰竭发病率亦将不断增长。目前除常规药物治疗、介入和外科手术外,运动康复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在过去,运动康复被列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禁忌证。但近年来国外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运动康复研究证明,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是安全和有效的。

  慢性心力衰竭康复训练的原则:必须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总体时间应保持在8~12分钟,递增运动量应小,要依据患者自身的综合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的种类、强度、时间和频率,其中强度是核心,直接关系到运动的效果和安全。康复治疗应在心脏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和营养师等的指导下进行。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在心电图和血压等的监护下于病房或康复室内进行,主要为一般活动,如床上肢体活动、呼吸训练和步行训练等;老人应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及其家属应终生注意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出院前接受综合评估并征求具体的治疗方案。

  第二阶段:老人如在第一阶段病情稳定无主观不适时,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及6分钟步行试验,并确定合理的运动方案。目前认为有氧运动运动方式(踏车、步行等)最为有效和安全,其包括连续有氧运动和间歇有氧运动,对于运动训练早期来讲间歇有氧运动更具有安全性。此阶段应注意逐渐加大运动强度,一旦出现任何不适或血压变化、心律失常时,应立刻终止运动。与此同时,应接受心理康复治疗与健康知识宣教。

  第三阶段:如能顺利完成前两个阶段运动训练,而没有任何不良事件发生,此时证明此方案安全,老人可继续巩固康复成果,严格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逐渐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此期可在康复中心完成,也可在社区完成。

扩展阅读:


一、心肌梗死的概述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或者和老年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心梗。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制定的标准,至少符合以下两项的,将被诊断为心肌梗死:

  (1)典型心肌缺血症状(胸痛或胸闷不适);

  (2)典型心电图变化;

  (3)血清心肌酶升高(CK-MB)。

  到了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对心机梗死(MI)联合进行了重新定义,急性、演变中或新近心肌梗死诊断条件具备下列任何条件之一:CD心肌生化标志的典型升高和逐渐下降(cTnT或cTnI)或较快增高和下降(CK-MB),至少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心肌缺血症状。

  (2)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3)心电图示心肌缺血(ST段抬高或压低)。

  (4)冠心动脉介入术(如冠状动脉成形术)。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