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0 08:17 来源:网友分享
(1)有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及乏力,黄疸等,起病急,血清ALT升高。
(2)血清学检测指标:
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为最常用的乙肝感染指标,在感染潜伏期,血清ALT升高之前HBsAg即可阳性;当HBsAg为高滴度时,则e抗原(HBeAg)也同时为阳性,临床只以单项HBsAg作为感染指标是不够的,应与临床表现及其他指标结合判断之。
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为有保护性的抗体,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时,经过一段时间,出现抗HBs提示机体获得了免疫力。
③乙肝e抗原(HBeAg):
是HBcAg的降解产物,急性感染时HBeAg的出现稍晚于HBsAg,e抗原的亚型e1,e2更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活性。
④乙肝e抗体(抗HBe):
一般当HBeAg在血中消失,而后出现抗HBe,提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病情多渐趋稳定。
⑤核心抗体(抗HBc):
在急性感染时,HBsAg出现后2~4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检出,所以抗HBC-IgM多见于感染早期或慢性感染的活动期。
⑥乙肝病毒DNA(HBV-DNA):
HBV-DNA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证据及传染性指标,HBV-DNA与HBeAg和DNA-多聚酶呈平衡关系,凡是HBeAg阳性的血中,86%~100%可检测到HBV-DNA。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测定和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对妊娠合并乙肝的诊断可很快明确。
应用血清学诊断乙肝病毒胎内感染应注意以下3项依据:
(1)新生儿脐血清HBsAg阳性可为参考指标。
(2)新生儿脐血清HBcAb-IgM阳性即可确定宫内感染。
(3)如有条件测脐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更可确诊,但此项指标在国内尚不能推广应用。
(一)一般处理肝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饮食宜清淡,对有胆汁郁积或肝昏迷患者,应限制脂肪及蛋白质的摄入,必要时静脉输液,以保证液体和热卡的补充;注意纠正水和电解质的紊乱,维持酸硷平衡;禁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如氯丙嗪、巴比妥类等。
(二)保肝治疗给予大量维生素和葡萄糖,
如维生素B1、B6、B12、C、K等。维生素C能促进肝细胞增生,改善肝功能,每日补充600mg。维生素K有促进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的合成作用,对重症患者,每日肌注维生素K110mg。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和细胞色素C等,有促进肝细胞代谢的作用。血制品如新鲜血、血浆和人体白蛋白等,可以纠正血内低蛋白,改善凝血功能,起到保肝作用。对于慢性肝炎患者,亦可选用具有去脂作用的药物,如胆硷、肌醇、肝宁、肝乐和复方磷酸脂酶等。近来有人报道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剂,能抑制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对减少或消除体内病毒抗原有一定作用。剂量每次1~2mg,肌注,每周2次,2~3个月为一疗程。
(三)重症肝炎的急救处理由内科产科医生共同处理
首先应适当控制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0.5g/kg以下,给予大量葡萄糖,每日200~300g,同时给予多种维生素。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有人主张高血糖素-胰岛素联合疗法,将高血糖素1~2mg加胰岛素4~8U,溶于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及时防止和治疗肝性昏迷非常重要。出现前驱症状或发生肝昏迷时,每日静滴谷氨酸钠或其钾盐23~46g、精氨酸25~50g,或Υ-氨酪酸2~6g,以降低血氨,改善大脑与脑干的功能。多巴胺的前体物左旋多巴,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内衍化为多巴胺,供给正常的神经传递介质,改善神经细胞的功能,促进意识障碍的恢复。一般开始以左旋多巴0.1g, 静脉滴注,以后每12小时增加0.05g,直至神志明显好转再逐渐减量。肝昏迷时间长或因肾功损害有水、钠潴留时,容易发生脑水肿。可用25%山梨醇250ml或20%甘露醇200ml,静滴,每6~8小时一次,并酌情应用皮质类激素,如地塞米松等。重症肝炎时,容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其防治措施。
饮食适宜: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宜吃食物
鱼类含有维生素B2,B12等,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明天食用150g左右
牛肉脂肪含量较低,蛋白含量较高,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每天100g
豆浆具有高热量,高蛋白,并且富含多种矿物质,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食用不可以过多,每天一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叶类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减少肠道氨的产生,缓解或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少量多餐,不宜过硬,以免划伤食道胃静脉丛,引起出血。每天可以200g
饮食禁忌: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忌吃食物
罐头含有添加剂和色素,加重肝脏负担。尽量避免
动物脂肪难以吸收,病情加重肝脏负担尽量避免食用此类食物
1)加强围生期保健
重视孕期监护,将肝功及肝炎病毒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测列为产前检测常规,并定期复查。对HBsAg和HBeAg阳性孕妇分娩时,应严格施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产伤及新生儿损伤、羊水吸入等,以减少垂直传播。
2)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
有效办法是注射HBIG或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我国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进行免疫接种。
(1)主动免疫: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肌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30μg,生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注射10μg。新生儿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良好,体内产生HBsAb,可有效保护肝脏不受HBV的感染,免疫率达75%。
(2)被动免疫: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肌内注射HBIG0.5m1,生后1个月、3个月再各肌内注射0.16ml/kg,可减少或阻止HBV进入肝脏,免疫率达71%。
(3)联合免疫:
乙型肝炎疫苗按上述方法进行,HBIG改为出生后48小时肌注0.5m1一次。在主动免疫建立之前,先获得被动免疫。使有效保护率达94%。
3).丙型肝炎的预防
目前丙型肝炎病毒尚无特异的免疫方法。丙型肝炎以医源性传播为主。在日本经输血感染的急性肝炎中95%为丙型肝炎。减少医源性感染是预防丙型肝炎的重要环节。保护易感人群可用丙种球蛋白对人群进行被动免疫。对抗HCV阳性母亲的婴儿,在1岁前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对婴儿起保护作用。
温馨提示:
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以往所谓的非甲非乙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