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4 10:41 来源:网友分享
感染
颅脑感染或身体其他系统急性感染引发的发热性疾病。常引发头痛的颅脑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颅内寄生虫感染(如囊虫、包虫)等。急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 肺炎等疾病。
血管病变
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等。
占位性病变
颅脑肿瘤、颅内转移癌、炎性脱髓鞘假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引发的头痛。
头面、颈部神经病变
头面部支配神经痛:如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头面五官科疾患如眼、耳、鼻和牙疾病所致的头痛。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引发头颈不疼痛。
全身系统性疾病
高血压病、贫血、肺性脑病、中暑等引起头痛。
颅脑外伤
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毒物及药物中毒
如酒精、一氧化碳、 有机磷、药物(如颠茄、水杨酸类)等中毒。
内环境紊乱及精神因素
月经期及绝经期头痛。神经症躯体化障碍及癔症性头痛。
其他
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组胺性头痛)、头痛型癫痫。
神仙粥
做法:糯米1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入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 以助药力。15分钟后便觉得胃中热气升腾,遗体微热而出小汗
功效:。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即愈。 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 “一把糯米煮成粥,7个白葱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注:风热感冒不宜服。
葱姜豆豉
做法: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用砂锅加水一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被发汗,注意避风寒。
功效:解毒透表,解毒通阳。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塞,头痛,畏寒,无汗等。
杭菊糖茶
做法:杭菊糖30克,白糖适量。将杭菊花放茶壶内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
功效: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发热患者。
桑菊薄荷饮
做法:桑叶6克,菊花6克,薄荷3克,苦竹叶15克,蜂蜜少许,加适量水,煮沸,代茶频服。
功效:桑叶清肺热;菊花疏散风热,明目平肝;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能迅速解除发热头痛等感冒症状。
大家都知道,我们头部有众多穴位和特定反射区。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有效疏通血脉,使气血流畅。从而改善头部毛囊下末梢的血液循环,调节大脑功能,增强脑细胞的营养,对偏头痛、神疲乏力、失眠等问题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如能长期坚持,还可以延缓衰老。
1、百会穴
【取穴位置】: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效】:适用于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的作用。
2、印堂穴
【取穴位置】: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功效】适用于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血压、小儿惊风等。有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的作用。
3、风池穴
【取穴位置】: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功效】:适用于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等。有壮阳益气,调神舒肝等作用。
头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物理治疗两部分。治疗原则包括对症处理和原发病治疗两方面。原发性头痛急性发作和病因不能立即纠正的继发性头痛可给予止痛等对症治疗以终止或减轻头痛症状,同时亦可针对头痛伴随症状如眩晕、呕吐等予以适当的对症治疗。对于病因明确的继发性头痛应尽早去除病因,如颅内感染应抗感染治疗,颅内高压者宜脱水降颅压,颅内肿瘤需手术切除等。
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止痛药、中枢性止痛药和麻醉性止痛药。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具有疗效确切,没有成瘾性优点,是头痛最常使用的止痛药,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扑热息痛、保泰松、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以曲马多为代表中枢性止痛药,属于二类精神药品,为非麻醉性止痛药,止痛作用比一般的解热止痛药要强,主要用于中、重度程度头痛和各种术后及癌性病变疼痛等。以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为代表麻醉性止痛药,止痛作用最强,但长期使用会成瘾。这类药物仅用于晚期癌症病人。除此,还有部分中药复方头痛止痛药,这类药物对于缓解和预防头痛有一定帮助。
非药物物理治疗
头痛非药物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磁疗法、局部冷(热)敷、吸氧等。对慢性头痛呈反复发作者应给予适当的治疗,以控制头痛频繁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