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收缩的症状 子宫收缩的原因

2017-08-10 07:18 来源:网友分享

一、子宫收缩的原因有哪些

  医学分类

  孕期的子宫经常会出现收缩,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

  生理性子宫收缩自孕12-14周起即可出现,表现为不规则的无痛性收缩,孕妇可以感觉到腹部发紧,也可从腹部扪到子宫发硬,每日出现的次数稀少,以后随着妊娠进展,宫缩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但没有规律性,强度不会使宫腔内压力超过2KPa,所以没有分娩宫缩的疼痛咸。在生理性宫缩的作用下,子宫下段逐渐形成,宫颈趋于软化成熟,并且逐渐过渡到临产后的子宫收缩。

  病理性

  病理性子宫收缩见于流产或早产,孕期的病理性子宫收缩强度较大,可使宫腔内压力超过2KPa,故均为有痛性收缩。流产常伴有子宫出血,早产则表现为子宫规律性和有效性,如不及时处理,随即宫颈缩短,宫口扩大,并伴阴道血性分泌物,由先兆早产发展为不可免早产。

  孕期为什么常有子宫收缩?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和以后分娩的需要,母体各系统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生理变化,其中生殖系统的子宫变化最明显。

  子宫孕育着胎儿,随着胎儿的发育长大和胎盘产生激素的参与,子宫明显增大变软,其子宫腔容量增加1000倍,子宫重量增加20倍。组织学变化主要是子宫肌细胞肥大,胞浆内充满具有收缩活性的肌动蛋白和肌浆球蛋白,为临产后子宫收缩提供物质条件。子宫峡部位于子宫颈管内,非孕时长约0.8-1.0厘米,妊娠后随着子宫增大,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临产时可伸展至7-10厘米。

二、子宫收缩的临时症状

  初产妇的胎动大约在20-24周,经产妇较早,约16周左右,胎动时除了母体有胎儿在子宫内滚动的感觉之外,胎儿背部或手脚也会因活动而推挤子宫壁,使部份子宫变硬或变形,这是正常的现象。

  另外,在生产前几周,子宫会有自发性的子宫收缩,称为Broaxton。Hick's收缩,一天可能会有数次之多,这是一种正常的假痛现象,并无大碍,只要多休息即可。但是在尚未足月之前,子宫每小时都有规则的紧绷感,如10或15分钟一次,经过卧床休息之后仍无法改善的话,那么这就是子宫早期收缩了,如未达37周,很可能造成早产现象,须要卧床休息或立即来医院做适当的处置。

  分娩前数天,孕妇会感到腹部一阵阵变硬,可伴有轻度坠胀感,这就是子宫在收缩。这时的子宫收缩往往持续时间短,间隔时间长短不一,常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宫口不会扩张。绝大多数的孕妇在预产期前后两周内生产,当有规律地腹痛,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疼痛时间延长时,就预示着快临产了。

三、子宫收缩不良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子宫收缩不良

  (一)精神因素:产妇对分娩有顾虑,过度紧张,体力过度消耗,过度疲倦。

  (二)体质与内分泌因素:过于肥胖或躯干短小,妊娠末期激素、催产素及前列腺素分泌不足或相互不协调。

  (三)产道与胎儿因素:骨盆异常,胎儿异常,胎位不正造成头盆不称等。

  (四)子宫因素: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子宫过度膨胀如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子宫肌瘤,输卵管不通。

  (五)药物因素:临产后镇静剂过量,使宫缩受到抑制。

  子宫收缩不良应该如何诊断

  (一)腹部检查:子宫收缩时指压仍感觉强度弱、肌肉软。

  (二)肛诊或阴道检查:在一定时限内宫颈口不扩张或先露不下降。宫缩过强:进行常规妇产科检查。阴道检查可触及较硬而元弹件的狭窄环。

  孕期出现子宫收缩时,应注意宫缩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一旦宫缩呈现规律性及疼感,就已超出了生理性收缩的范畴,进入了病理性状态。

四、子宫收缩不良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子宫收缩不良应该如何预防?

  ①消除紧张心理,稳定情绪。

  ②及早发现头盆不称或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

  ③估计可阴道分娩者,产妇要积极配合医护在产程不同阶段给予的指导和处理,如在临产开始时要吃好、休息好,必要时可用少量镇静剂,不要过早屏气用力,以保存体力。在除外头盆不称后可在严密观察下静滴催产素增强宫缩,加快产程进展。如发现异常或静滴催产素4~6小时后产程仍无进展,应查找原因考虑剖宫术。

  如何应对

  1.加强妊娠期保健为方便孕产妇学习围产期保健、产后康复等相关内容,重庆国宾妇产医院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开展胎儿大学,女性朋友可通过网络预约免费参加胎儿大学教程

  2.积极治疗营养不良及慢性疾病,及时发现和纠正胎位不正。

  3.加强产时监护,提供舒适的环境,给予心理支持,消除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

  4.关心产妇休息、饮食、大小便,避免过多使用镇静药物,及时发现和处理难产因素。

  5.预防宫缩过强所致的危害 有急产的孕妇提前2周住院待产,住院期间叮嘱勿离开病房,并向孕妇说明急产的危害取得合作。

  6.提早作好接生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工作。

  7.预防产后出血及产后感染。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