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0 10:18 来源:网友分享
眼看春节要到了,离大吃大喝的日子越来越近。每逢春节,医院急诊都会遇到不少急性胆囊炎患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军提醒,生活习惯改变、暴饮暴食,容易诱发急性胆囊炎。胆囊炎发作并不只是疼痛难耐、吊个盐水而已,严重者还得做手术切除,这年想必是过不踏实了。
胆囊其实是肝脏后方的一个小器官,专门用来浓缩和储存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一部分直接从胆管进入肠道,一部分储存在胆囊里,主要作用就是消化脂肪和蛋白质。胆囊炎发作,通常是因为胆囊里生了结石,在你大快朵颐需要调动胆汁消化的时候,结石把胆汁的出口堵住了,导致胆汁排不出去,就会发生胆绞痛,而且细菌便容易在胆囊里繁殖引发胆囊炎症。
胆囊炎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右上腹痛,此外右侧肩膀痛、右后背痛也需警惕。如果你在暴饮暴食后,发现有这些症状,那八九不离十就是胆囊炎作怪。前往医院做个b超,基本就能确定。
胆囊炎一旦发作该怎么办?李军解释,一般吊盐水可以缓解疼痛症状,但这只能治标,手术切除胆囊才是治本。然而,胆囊也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切除是否会对身体有害?这是临床上,患者问的最多的问题。
李军坦言,切除胆囊,原本胆囊浓缩和储存胆汁的功能一定会减弱,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体很神奇,会自我调节。随着手术之后患者的自我调整,胆管会变粗,替代一部分胆囊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生活规律,人体也会有记忆,知道一天需要分泌多少胆汁就能完成消化工作。换言之,也就不会有过多的胆汁需要储存。
“如今胆囊切除术都是微创手术,从检查到手术到出院一般只要2-3天。绝大部分人术后生活不受影响。”李军说。当然,有绝大部分人,自然也会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切除胆囊之后,生活的确会受到影响。因此,临床上也会有一些患者要求不切除胆囊。如今的确也有不切除胆囊只取出结石的方法,但在李军看来,这种方法依旧是治标不治本。“结石取出后,还有可能再有。至于为何会长结石,这个问题医学界已经研究了上百年,依旧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只能说,与遗传、饮食都有关系。”目前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不吃早饭绝对会使胆结石的风险提高。
如果任由结石在胆囊里,就等于是埋了个炸弹。李军表示,胆囊有结石,如果胆囊炎从未发作过,可以观察。一旦发作过或者频繁发作,就建议尽快手术。为何建议手术?因为胆结石可能引发的疾病并不只是胆囊炎。
李军解释,结石如果只是堵在了胆囊口上,那还算幸运,一般情况下就是引发胆绞痛或胆囊炎。胆囊里的胆汁虽然流不出去,可肝脏直接分泌的胆汁还是可以有一部分从胆管进入肠道,帮助消化。可万一结石比较小,从胆囊里冲了出去,卡在了胆总管下端里,那就是无论哪边的胆汁都无法到达肠道,胆管越撑越大、细菌不停繁殖,就会引发急性胆管炎。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胆管炎,但必须提醒的是,胆管炎是胆结石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一般表现为剧烈疼痛、高烧、黄疸、休克。一旦发生感染性休克,死亡率超过50%。
别以为到这就结束了。一颗小小的结石,堵的地方不对,还可能诱发胰腺炎。
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体,它所分泌的胰液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虽然引发胰腺炎的原因有很多,但60%~70%的原因都是因为胆结石。简单来说,胆汁和胰液最后会汇总到一起,流入肠道,可万一胆结石堵在了胰液流出的口上,导致胰液流不出来,就可能倒灌进胰腺,导致胰腺发炎。严重者还可能将自己的胰腺“消化”掉,同样也会危及性命。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有些结石越长越大,一直“蜗居”在胆囊里,每天都会和胆囊黏膜有摩擦,久而久之也会有癌变风险。“胆结石和胆囊癌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不是说有胆结石的人一定会得胆囊癌,但得了胆囊癌的人几乎都有胆结石。”李军说。
说了那么多,应该还会有人问,胆囊炎发作到底要不要做手术切除胆囊?实际上,患者前往医院,医生能给出的也只是建议,最后是否要做手术,做哪种手术依旧是患者自己的选择。只是,在做出选择之前,还是建议多了解一些疾病的相关信息。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的急性化学性和/或细菌性炎症,小儿急性胆囊炎临床少见,好发年龄为8~12岁。常被忽略或易误诊。发病急骤,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初为阵发性疼痛,局限于上腹部剑突下,以后腹痛逐渐加重,可扩大至右上腹,呈持续性胀痛;大龄儿童可述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有高热、寒战。
饮食以清淡少渣易消化为宜,忌食辣椒、洋葱、萝卜等刺激性强,含粗纤维的食物;忌少餐多量,应少量多餐,并多饮汤水,以利胆汗的分泌和排出;忌食产气和带气味的果菜豆类,以免加重腹胀。
并发症有中毒性休克,胆囊坏疽,胆囊穿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