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1 10:12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8月31日讯 憩室炎是由消化道形成的小凹窝发炎或感染所造成,尤其常见于年过四十者。2016年9月,发表在《J Clin Gastroenterol》的一项在美国开展的研究表明,可考虑熊去氧胆酸作为艰难梭菌相关憩室炎患者的治疗选择。
目的:旨在检测熊去氧胆酸(UDCA)是否可抑制艰难梭菌并用于艰难梭菌相关回肠憩室炎的治疗。
背景:继发性胆汁代谢的恢复是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CDI)治疗中粪便菌群移植(FMT)的核心机制。因此,抑制胆汁酸的外源性给药可作为该适应证的非抗生素疗法直接使用。这种治疗选择的需求在难治性艰难梭菌相关憩室炎患者中尤其重要,然而FMT有效性会被限制。
研究:研究人员检测了UDCA抑制艰难梭菌的11株临床分离株萌发和营养生长的能力,这些艰难梭菌来自于接受FMT治疗RCDI的患者。此外,使用口服UDCA治疗RCDI憩室炎患者,该类患者已被证实为对多种抗生素治疗和FMT难治。
结果:UCDA可抑制所有检测的艰难梭菌菌株的萌发和营养生长。RCDI憩室炎患者的UDCA的粪便浓度超过了抑制体外艰难梭菌萌发和生长所必须的水平。UDCA治疗开始后,患者保持未发生感染状态超过了10个月。
结论:UDCA可考虑作为艰难梭菌相关的憩室炎患者的治疗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定义该治疗的最佳剂量和治疗时间。此外,可以实现较高的结肠内浓度的艰难梭菌的胆汁酸衍生物抑制可以开发作为RCDI结肠炎的一种治疗方法。
艰难梭菌简介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又称难辨梭菌、难辨棱状芽孢杆菌(c-diff)或困難梭菌,属厌氧性细菌,一般寄生在人的肠道内。厌氧性细菌是指那些在无氧条件下要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人的肠道正好是一个相对无氧的环境。如果过度服用服用某些抗生素,艰难梭菌的菌群生长速度加快,影响肠道中其他细菌,引发炎症。
艰难梭菌发现于1935年,但直到1977年发现本菌与临床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头孢霉素、红霉素、氯林可霉素等)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有关,方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