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8 09:48 来源:网友分享
高血脂是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像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冠心病(包括心肌梗塞、心绞痛及猝死)、脑梗塞以及周围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这些心脑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危害大,病情进展凶险,其死亡率约占人类总死亡率的半数左右。
一、高血脂会导致肝部功能损伤,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而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肝小叶损伤后,结构发生变化,而后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
二、高血脂会导致冠心病,当人体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
三、高血脂会危害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大量脂类物质蛋白,在血浆中沉积移动,降低血液流速,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形成血管硬化。
四、高血脂会导致高血压,在人体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血管动脉痉挛,诱致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人体一旦形成高血压,会使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而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导致破裂,形成出血性脑中风,而脑血管在栓子式血栓形成状态下淤滞,导致脑血栓和脑栓塞
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选择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首先,饮食上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小于300毫克,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一般人群摄入饱和脂肪酸应小于总能量的10%,而高胆固醇血症者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7%,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1%。脂肪摄入应优先选择如深海鱼、鱼油、植物油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其次,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建议进行每周5-7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代谢运动。但对于已经有心脑血管改变、由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患者,运动计划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
再次,要完全戒烟和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烟;同时,即使少量饮酒也可促进甘油三酯水平进一步升高,因此提倡限制饮酒。
误区一:因为瘦,所以血脂肯定不高
虽然,我们把高血脂称作“富贵病”,但它绝对不是胖人的专利,事实上,血脂水平与体型并无必然联系。
从病因来讲,血脂异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血脂异常系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导致,多无明确的病因;继发性血脂异常则继发于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由此可见,瘦人并不可高枕无忧。
误区二:没有不舒服就不用管
大多数血脂异常的患者并没有感到不舒服,有些朋友因此而轻视了这个疾病。正如前文所述,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持续的血脂异常可损害心脑血管、皮肤、眼底和胰腺等多个器官,造成心梗、脑梗、胰腺炎等严重的病变。
误区三:血脂异常只要忌口就行
很多朋友觉得血脂偏高、胆固醇高是因为“吃的太多,动的太少”造成的。原来,只有30%的血脂来源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肝脏等器官合成的血脂占70%。因此仅靠饮食控制血脂是起不到理想的作用的。
误区四:血脂降至正常就可以停药
继发性血脂异常可随着原发疾病情况的改善而改善,但医学发展至今,许多血脂异常的原因还不明确,无法祛除疾病的根本原因。只有坚持服用调脂药物,将血脂维持在正常水平,可明显减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一、灵芝:
灵芝单用或与降血脂药合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同时,还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灵芝的保肝作用可防止或减轻化学合成调节血脂药引起的肝损伤。灵芝的调节血脂作用是其对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基础。
二、鱼类:
鱼类所含的饱和脂肪极低,尤其是来自深海的冷水鱼类,含有大量的W-3脂肪酸。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服用W-3脂肪酸(EPA和DHA补充剂)的人,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血液粘稠度均有降低,而且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高血脂人群每天食用三文鱼是很合适的,但新鲜的深海三文鱼还是有点小贵。再者为了保持风味与营养,三文鱼烹调方法比较单一,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三文鱼刺身,这种方法对肠胃差的人群不是很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