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3 17:20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 范书蕾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一生当中不生一次病。当机体遭受外来致病菌的侵犯时,机体内的白细胞会大量增值。这些白细胞种类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而粒细胞又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粒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抵御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防线。当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不足时,机体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致病菌的防御能力急剧下降,就很容易被感染。因此,当正规检查后发现自身中性粒细胞的数值较低时,应尽快去往当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的中性粒细胞的数值为(1.80~6.30)×109/L。由于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可能会有所下降。那么都有哪些因素会造成中性粒细胞数值的下降?当中性粒细胞不足时,又会为机体带来哪些影响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进行简单的叙述:
临床上造成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原因有以下三个:1)人体骨髓的异常增值,我们都知道中性粒细胞等细胞都是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而骨髓的增值对化疗等药物非常敏感,轻微的化疗药物会造成骨髓增殖的抑制。2)中性粒细胞清除过多,当机体急性感染时,机体会动员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去抵抗病原体的侵犯,因此机体内部的中性粒细胞被大量消耗。3)中性粒细胞的分布变化,当肝硬化等因素造成脾功能亢进时,脾区滞留使外周血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
上述中提及到,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抵御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防线,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当机体被外来物质侵犯时,中性粒细胞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进行防御。中性粒细胞内还含有大量的溶酶体酶,这些酶能够将进入细胞的细菌和组织碎片等物质进行吞噬分解,防止机体进一步的感染。当机体内部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下降,机体不能很好地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致病菌的侵犯,机体很容易反复感染。
对于中性粒细胞偏低的治疗,临床主要对因治疗,积极治疗机体原发疾病。如果是因为药物引起,通常应当停药进行观察。当进行了感染的治疗后,发现中性粒细胞的数值依旧偏低,可用一些促进中性粒细胞生成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常用鲨肝醇、利血生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当病人发现自身疾病时,应当尽量保持心情的舒畅,积极配合临床的治疗。病人经过以上的治疗后,病情大多都会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