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6 12:15 来源:网友分享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患者出现尿蛋白偏高,尿蛋白偏高的原因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因为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根据肾脏纤维化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出现尿蛋白偏高。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所以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患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彻底治愈肾病。
①发热期蛋白尿
可发生在任何发热的病人,热退后复原。
②胶原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硬皮病等。
③心血管疾病
充血性心脏衰竭和亚急性心内膜炎。
④其它
如糖尿病、痛风、肝硬变、牛皮癣、多发性骨髓瘤及淀粉样变性等,均可发生蛋白尿。另外,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较轻,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
如果蛋白定量高说明是肾脏已经有损伤了。这有可能引起慢性肾炎,慢性肾炎的发病和我们人体的免疫机能异常有着很大的关系,尿蛋白2+的症状表现也是由于致病性免疫复合的产生沉积的肾小球的滤过膜,进而导致了肾小球的内环境紊乱,始终处于高滤过状态而导致了大量的蛋白尿的产生。
而很多患者出现的复发现象,是由于患者治疗的不对症以及用药不彻底所致。因为针对于慢性肾炎产生尿蛋白2+的现象,不改善和修复肾小球紊乱的内环境以及病理损伤,只是单纯的去抑制指标的话是很容易出现复发现象的!
遏制慢性肾炎尿蛋白2+复发现象的治疗方式,您可选用中医调理。通过对症的中药,可以让肾脏以及人体整体机能处于一个平稳状态,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步的恢复肾脏功能;当肾脏可以正常的运行滤过和代谢的功能时,尿蛋白的症状表现自然会得到根本的抑制。
尿常规检查中,如果肾脏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从尿液中检查出来,因为只要尿液中,出现蛋白,那就代表肾脏已经受到了损伤。尿蛋白加号越多,肾脏受损越严重,且尿蛋白还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因此,及时治疗尿蛋白是非常重要的。专家指出:尿蛋白大多是因肾脏受损所致,所以想要尿蛋白恢复正常,治疗肾病是关键。
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
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继续恶化。
出现蛋白尿怎么办?出现尿蛋白当然是积极治疗,由于尿蛋白的出现是肾脏受损所致,所以我们要想尿蛋白恢复正常就必须积极治疗肾脏病,那么肾脏病该怎么治疗呢?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关键。
1、根据肾病种类及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标准的蛋白质饮食。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一般可按正常需要量供给,成人每天为0.8~1.0g/kg。应选择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等。对于无肾功能损害的肾病综合征者,可供给高蛋白质饮食,蛋白质成人每天为1.5~2.0g/kg,并供给优质蛋白质,血浆尿素氮增高者,一般以服用低蛋白质饮食为宜。
2、尿中除丢失大量蛋白质外,还同时丢失与蛋白质结合钙、镁、锌等矿物质,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及其制品、虾皮、芝麻酱、海带、鱼类及绿色蔬菜等。含镁丰富的食物,如小米、小麦、大麦、肉类和动物内脏等。含锌丰富的食物,如小米、小麦、玉米粉、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茄子、扁豆、南瓜等。
3、植物蛋白质中,因含有大量嘌呤碱,能加重肾脏中间代谢的负担,故应少用。其中大豆类及豆制品,虽蛋白质含量高,因上述原因,蛋白尿者也应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