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7 10:56 来源:网友分享
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蛋白尿一般是由于肾脏受损伤引起的,多见于肾小球受损,肾动脉狭窄或肾周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缺血性肾病,致使肾脏损伤进而出现蛋白尿;另一方面,长期高尿酸血症,也会使肾脏间质受损伤,出现轻度蛋白尿,但一般血尿酸异常升高,并伴有痛风表现,单侧明显肾萎缩少见,故应排除因肾功能下降造成的血尿酸增高。因此应到医院做以下检查以查明病因,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检查:肾动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肾动脉狭窄或其它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肾周围解剖结构异常;24小时肌酐清除率以了解肾功能,如肌酐清除率正常则进一步支持原发高尿酸血症;24小时蛋白尿检查进行尿蛋白定量。
治疗:
⑴注意休息、饮食,限制动物内脏饮食;
⑵适当多饮水;
⑶服用促进尿酸排泄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并服用碳酸氢钠药物以碱化尿液;
⑷如因肌酐清除率异常所致的轻度高尿酸血症,不必大量服用上述药物;
⑸如存在肾动脉狭窄,可根据狭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肾动脉扩张治疗;
⑹服用一些具有保肾、护肾功能的中成药物。
(1)蛋白尿的系膜毒性:
在肾衰模型中,可以观察到血清蛋白在肾小球系膜中的蓄积,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聚集可引起系膜细胞损伤、增生各系膜基质合成增加,从而产生肾小球硬化。蛋白尿肾病模型中,肾小球中有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蛋白A沉积这些聚集最终也可导致肾小球硬化。
(2)蛋白尿对近曲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
发生蛋白尿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蛋白量增加,使溶酶体活性增加,提示蛋白引起溶酶体溢入小管细胞浆,随后的细胞损伤可刺激炎症和疤痕形成。
(3)蛋白尿引起的小管细胞生物学变化:
出现蛋白尿的许多肾脏病都存在着细胞过度增生,代表着一种非适应性反应,导致肾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蛋白质可直接调理小管细胞功能,改变其生长特性及其细胞因子和基质蛋白表型表达,可导致小管基底侧释放PDGF、FN和MCP-1,诱导纤维化过程。
(4)蛋白尿引起小管间质缺氧加重:
蛋白尿重吸收各消化大量蛋白质需额外能量,可造成小管细胞缺氧, 以致引起小管细胞损伤。
一般情况下,在人尿中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的蛋白质,但当肾脏病理改变时,血液中的蛋白质通过肾脏循环,因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蛋白质不能通过净化。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患者出现尿蛋白偏高,尿蛋白偏高的原因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因为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根据肾脏纤维化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出现尿蛋白偏高。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所以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患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彻底治愈肾病。
(1)植物蛋白,含有大量的嘌呤碱,增加肾脏代谢的负担,应少。其中豆类产品,虽然蛋白质含量高,由于上述原因,不吃大豆蛋白。
(2)依据蛋白尿种类及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标准的剂量的蛋白质饮食。肾炎者,一般可按正常需要量供给,成人每天为0.8-1.0g/kg。推荐患者选择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等。
对没出现无肾功能损害的肾病综合征者,可供给高蛋白质饮食,蛋白质成人每天为1.5-2.0g/kg,并供给优质蛋白,血浆尿素氮增高者,一般以服用低蛋白质饮食为宜。
(3)肾脏患者,如果一般尿量正常,无尿少尿和肾功能衰竭,应多食青菜、水果,以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如患者尿量减少,特别是每日不足500毫升时,则要选择性地食用蔬菜和水果。因为蔬菜、水果中一般含钾比较丰富,而肾病少尿患者,血清中钾含量均升高。
钾过高,可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蔬菜,水果,全谷类都是富含钾的食物,其中含钾高的水果有西瓜、香蕉、菠萝、芒果、枣、香瓜、蔬菜含钾高;有苋菜、菠菜、芹菜、胡萝卜、竹笋、马铃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