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多吃果蔬 7大要点须知

2016-09-26 15:26 来源:网友分享

  糖尿病人为了控制血糖在选择食物时需要特别注意,而杂粮和水果一直是糖尿病人最不好掌握的食物。今天,就来为大家支支招,介绍一下糖尿病人如何吃水果和杂粮吧。

  糖尿病人吃水果的须知

  血糖控制理想即可适量吃。当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即空腹血糖能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没有经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并发症控制良好,这是所有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水果的先决条件。

  水果进食时间有讲究。水果一般在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吃,这可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负担过重。专家提醒,糖友最好不要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

  进食次数有讲究。糖尿病人每天进食水果的量是固定的,专家建议,每天进食的水果可以分开两次吃,比如上、下午各吃100克,这样既能防止血糖波动过大,也能给糖友解解馋。

  那么,糖尿病人吃杂粮又要注意哪些呢?

  糖尿病人吃杂粮的须知

  吃进的“量”不合适。实际上,各种粮食的淀粉含量和热量差异并不太大,100克粮食的淀粉含量都在70%~80%之间,而杂豆也在60%左右。所以,如果吃杂粮的量和吃精白大米的量一样多,那么整体而言摄入淀粉的量也差不太多。糖尿病患者正确的杂粮吃法是,用同样数量的杂粮来替代白米白面,最好能比此前所吃的粮食总量略有减少。比如说,原来每天吃250克大米(两碗半白米饭),现在改成200克甚至150克杂粮。因为杂粮的饱腹感更高一些,即使减量也可以减轻饥饿,避免发生低血糖。

  杂粮品种选得不合适。当然,杂粮的品种选择也与餐后血糖反应密切相关。比如说,同样叫做杂粮,大黄米、黏小米、糯玉米等黏性粮食品种,餐后血糖反应都是非常高的,不逊色于白米白面。还有就是吃了“伪杂粮”的主食。如全麦面包和全麦馒头有名无实,只放了少量的麸皮,本质上还是松松软软的白馒头;号称玉米窝头,其实放了不少白面粉;号称玉米饼,其中不仅白面为主,还加入了泡打粉,结果是消化速度特别快,血糖反应相当高。类似的还有紫米发糕、玉米发糕之类。

  烹调杂粮方法不合适。不太理想的杂粮烹调方法有三类:第一种情况是,烹调杂粮时加入糖。或者,即使没放糖,却放进去桂圆、大枣、葡萄干之类甜味食材来增甜。这些食材的含糖量都超过70%啊!第二种情况,是烹调中过度追求杂粮的柔软度。杂粮浸泡一夜之后再煮,或者全部打成糊糊喝下去。这样,牙齿的劳动少了,消化速度快了,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明显提升。第三种情况,就是烹调中加入过多油脂。油脂会大幅度增加食物热量,降低单位能量食物的饱腹感,不利于体脂肪控制。

  整餐食物搭配不合适。杂粮再好,一顿饭也不应该只有杂粮。只吃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蔬菜和高蛋白质食品就摄入不足,这一顿饭的食物搭配就不适合,营养也不均衡。比如说,原本早上喝豆浆吃蔬菜包子加凉拌菜,包子虽是精白面粉制作,但有豆浆和蔬菜,总体血糖反应会降低。若把豆浆换成杂粮粥来配蔬菜包子,就会增加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导致餐后血糖上升。还有人原本两餐之间喝点牛奶,后来改喝半碗杂粮糊糊,降低蛋白质的量,增加淀粉的量,也会导致血糖上升更快。

  最后,再为大家总结一下糖尿病人的饮食注意事项吧。

  糖尿病人的饮食注意事项

  食物不过温,这是需要在平时重点注意的一个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因为稍有不慎,就会给顺利康复形成障碍。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肝火偏旺,体内热素繁盛,所以建议尽量,少吃进补的食物,如狗肉、人参等,此外也不宜食用胡椒等辛热食物。尤其当糖尿病病人出现血糖升高、头昏头痛、性情急躁的症状时一定不要食用以上食物。

  多吃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糖尿病的饮食要多蔬菜和水果对患者的血糖平稳降低是功不可没的。据调查显示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的摄入可使血糖下降。一般来说,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糖。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以素食和肉食结合,而素食偏多为最理想。

  想要合理控制血糖,糖尿病人就先要学会科学饮食哦。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视物不清[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内分泌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