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9 16:34 来源:网友分享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严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层与肌层,甚至深达浆膜层。临床上按病因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其中临床上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而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急性化脓性胃炎已罕见。 导致发病的因素很多,有化学或物理的刺激,也有细菌或其毒素引起。化学刺激主要来自烈酒、浓茶、咖啡、香料及药物(如水杨酸盐制剂、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质激素等),其中急性腐蚀性胃炎多是由吞服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剂所致。物理刺激如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及X线照射,均会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性改变。而进食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是导致急性胃炎最常见的一个病因。
症状是轻者仅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严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水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上腹痛、消化不良、呕血、黑便。常常症状为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及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儿部委不固定,轻着间歇性隐痛或钝推、严重者为剧烈绞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继续影响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胃粘膜糜烂出血者伴呕血、黑便。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2、胃肠道症状: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
3、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鸡蛋三七炖
材料:鸡蛋一个,蜂蜜30ml,三七粉3g。
做法: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入三七粉拌匀,炖熟,再加蜂蜜调匀服食。
桃仁猪肚粥
材料:桃仁(去皮尖)、生地各10g,熟猪肚片、大枣各50g。
做法:将桃仁、生地取适量水煎取汁,加猪肚片、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味服食,每日1剂。
佛手扁苡粥
材料:佛手10g,白扁豆、苡米、山药各30g,猪肚汤及食盐适量。
做法:将佛手水煎取汁,去渣,放入白扁豆、苡米、山药及猪肚汤,煮为稀粥,略放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
北芪党参炖田鸡
材料:田鸡400g、北芪35g、党参35g、盐1小匙
做法:
1、将田鸡剥去外皮,清除内脏,把头和爪尖都去掉,然后切成四块备用;北芪和党参洗干净
2、先将1200毫升左右的水放入锅中煮至水开,然后将田鸡和北芪、黄芪一起放入锅中,用大火煮至沸腾了,然后用小火煲1-2个小时就好,最后加一下盐调味即可。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每餐只吃八分饱。如在吃下顿饭前稍有饥饿感,可始终持有旺盛的食欲和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每餐粗细粮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既可均衡营养,又能保证每天摄入必要的维生素,因为维生素可促进食物在肠道中的移动,保持肠道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促进消化,防止便秘。
2、胃肠道和消化系统活动是由植物神经调节的,而精神与植物神经的关系十分密切。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的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情,对胃肠道的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3、提倡戒烟和适量饮酒,如已有消化系统疾病应烟酒立断。
4、不要乱服损伤胃肠的药物,如因病需长期服用,最好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以减少药物对胃粘膜的损害。
5、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不吃街头无卫生保障的食品。冷食吃得过多,也会造成“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由于腹部喜暖怕凉,胃肠道遇寒冷刺激时易出现痉挛,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故应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夏天入睡时也应将腹部盖好,防止受凉。
6、健康的体质有利于消化功能的正常活动,良好的消化功能也能促进增强体质,二者相辅相成。胃下垂患者多见于体弱消瘦者,由于胃的排空,常出现上腹饱胀“不消化”的情况。如果适当加强腹肌锻炼,可以提高腹腔内压力,对腹内下垂的脏器起支撑作用。部分胃肠运动功能减弱者做腹部按摩,也能促进胃肠蠕动,如能长期坚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和习惯性便秘均可起到有效的保健和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