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7 13:24 来源:网友分享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病因复杂,可为遗传,也可为外界因素所致。
1.遗传因素:基因缺陷所致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多见于家族型卟啉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铁负荷过多:肝脏铁沉着可见于80%以上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患者,铁质沉着为中度,用放血减轻铁沉着,或试用驱铁治疗可使患者病情缓解;
3.部分肝脏良性或恶性肿瘤:可合并卟啉病,有些患者的荧光反应仅见于肿瘤部位,机制不明;
4.丙型肝炎:与散发型卟啉病密切相关,在部分地区,80%的散发型患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
5.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病人可合并散发型卟啉病;
6.其他因素:嗜酒、长期应用雌激素类药物、六氯化苯、芳香烃类化合物、感染、部分药物等,均可引起PCT。
1.患者多有皮肤暴露部位的皮疹而无神经病变,夏重冬轻,且症状轻重很不一致,轻者仅发红,重者出现水疱或大疱,形成溃疡,愈合成瘢痕,可有瘙痒或灼热感;
2.手和腕部等处皮肤脆性增加,轻微外伤即可导致多发性无痛性红色糜烂,以指甲刮划可括去患部皮肤,称Dean征;
3.约10%患者有硬皮病样皮损,临床和组织学难与硬皮病区别,在颈、胸和面部多见,但绝非限于暴露部位;
4.1/3患者伴色素沉着或减少,以眶周和颞部最为明显;
5.部分患者面部两侧、双颊上部、眶周和额部多毛,六氯苯中毒的儿童多毛更广泛;
6.少数病例可见白内障、巩膜溃疡和暗红色尿等;
7.15%~20%的患者并发糖尿病;
8.部分伴有肝硬化,有的可与病毒性肝炎伴发,本病约15%伴发肝癌,伴发者皮损病程均较长;
9.本病与AIDS伴发已有报道,推测HIV感染者可能由于该病毒干扰卟啉代谢而导致PCT。
1.外周血:多数病人没有贫血,血象正常,少数病人可有轻度红细胞增多;血中卟啉水平与尿中卟啉的排泄量呈平行关系,对血中卟啉的定量分析是监测PCT病情活动情况的重要指征;
2.尿液检查:实验室最主要检查是尿中含有较多尿卟啉和7羧基卟啉,使尿变成红色;
3.粪便检查:粪便中异粪卟啉和7羧基卟啉明显增多,原卟啉正常或中度增多;
4.肝功检查:因患者常合并有肝病,尿胆原可能阳性,血清转氨酶可增高,磺溴酞钠的排泄常低于正常;
5. 尿卟啉原脱羧酶活性检查:遗传性患者的红细胞内及肝内尿卟啉原脱羧酶活性降低,仅为正常人的50%左右,获得性患者肝内此酶的活性也降至正常人的50%左右,但红细胞内此酶正常;
6.血清铁:增多(>28.64μmol/L)及饱和百分率升高(>55%);
7.其他辅助检查:根据临床表现,选择心电图、B超、X线及生化等检查。
1.脱离诱因:戒酒、避免服用巴比妥类、雌激素类药物及铁剂,不接触和使用有可能诱发此病的化合物;
2.静脉放血疗法:每1~3周放血500mL,放血4~6次后,可持续缓解12个月或几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贫血者忌用;
3.氯喹:由于氯喹与卟啉可形成复合物,使卟啉易于从肝脏中释放,从而使肝脏及组织中的卟啉浓度降低,曾对46例PCT用氯喹治疗,每日500 mg,共10个月,在1~3个月后手背水疱、粟丘疹消退,3~6个月后色素沉着、多毛恢复正常,但氯喹有肝损害、乏力、发热等副作用,其中肝损害为主,因此有病例应用小剂量氯喹125mg,每周2次,持续约12个月后可使症状缓解,肝毒副作用较小;
4.皮下缓慢注射去铁胺(去铁敏):每日1.5g,每周5天,其疗效优于静脉放血疗法,尤其适用于有严重并发症而不能放血治疗的病人;
5.干扰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获得性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病有关,干扰素-α300万U,隔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