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1 16:47 来源:网友分享
1、多用冷水洗脸
在天气转冷之前一定要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洗后要及时擦干并涂抹护肤霜、药用甘油、凡士林软膏等。这样可以增加抗寒能力,减少冻疮的发生。
2、抹保湿霜
每天最好抹4次保湿霜,补充流失的水分。洗手的香皂可换成多脂性香皂或含油性的洗面奶洗手。护手霜可选用含甘油、矿物质的润手霜。敏感干性肌肤宜选含有薄荷、黄春菊等舒缓成分及甘油等滋润型的润手霜。
3、暴露部位涂抹护肤品
在寒冬季节,皮肤暴露处要多加保护,出门时应戴口罩、手套、防风耳罩等。潮湿可加速体内热量的散失,因此应经常保持服装、鞋袜干燥。易受冻部位可擦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护肤品,以保护皮肤,减少热量散失。当从户外回到户内时,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烤火或用热水浸泡肢体,而应让肢体自然复温。
4、用辣椒水泡手脚
冬天用辣椒水泡手脚,主要是为了活血,促进血液循环,依此类推,生姜水、煮熟白萝卜捂手等方法也是殊途同归。但专家提醒,这些方法只能用于冻疮没有破口的时候,如果伤口破溃建议不要使用,避免感染发炎。而一些对上述物品过敏或患手湿疹的人,可能也并不适用。
5、注意手脚清洁
细菌滋生也是造成冻疮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老百姓很容易忽略的因素。勤洗手和每日用温水泡脚洗脚,清洁工作做好了,冻疮不易发生。
6、防止潮湿,保持干燥
在家里做家务比如洗碗、洗衣服,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可以用热水保持手的温度,洗完之后一定要及时擦干,因为潮湿是对冻疮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冻疮的一个诱因。
1、年龄:儿童、少年易发生冻疮,青壮年次之,老年人很少发生。这是因为儿童和少年受寒冷刺激后,皮下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血液淤滞,局部组织营养不良,易发生损伤。
2、体质:体质强弱以及血液循环状况好坏,与发生冻疮也有密切关系。患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和末梢血液循环机能差的人,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和抵抗力差,经不起寒冷的刺激,容易发生冻疮。
3、性别:女性比同龄男子容易生冻疮,这是因为女性对寒冷的适应性差,皮肤对寒冷的抵抗力低。
4、潮湿:潮湿环境中,寒冷的影响和危害明显加重,人体局部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更易被破坏,冻疮便易于形成。
此外,长期站立、缺乏活动、衣服窄小、营养不良以及疲劳过度等,也容易发生冻疮。
冻疮主要根据冬季好发,常见于儿童、妇女及末梢血运较差者及皮损好发于手足背、足跟、指趾、耳廓及鼻尖等处。冻疮的检查与诊断比较容易,患者可自行通过患部症状加以诊断。
冻疮的损害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冻伤程度,损害大小不一,初起为红或紫红色的淤血性红斑,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双缓慢恢复。
严重者可有水郊,破后形成溃疡。自觉局部肿胀,冰凉,暖热后有瘙痒、灼热或疼痛感。愈后常遗留下萎缩性疤痕。
冻疮应与多形红斑进行进行鉴别,后者好发于春秋季节,皮损呈多形性,有典型虹膜样损害,常伴有粘膜损害,好发于手足部。
冻疮的组织病理:皮损处主要表现为真皮乳头水肿、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及血管壁水肿和空泡形成,后者称为绒毛状水肿。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常见于表皮下半部。
1、鲜山楂泥:
[原料]鲜山楂150 g。
[制法]将鲜山楂洗干净,其中100 g用微火煮熟,捣烂,趁热摊在布上,外敷患处。另50 g用清水煮熟后,放入少许白糖,去渣饮汤。
[功效]调和营卫,补血益气。能促进血液循环,适用于冻疮患者。
[用法]患处每日更换1次。去渣饮汤,1次/d。
2、柿子油膏:
[原料]柿子皮60 g,熟菜子油适量。
[制法]将柿子皮晒干,烧灰存性,研成细末即可。
[功效]敛疮生肌,促进血液循环。适用于气血亏虚、已溃的冻疮患者效果显著。
[用法]将油膏涂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3、蛋黄油膏:
[原料]鸡蛋黄2个,麻油少许。
[制法]将鸡蛋煮熟,取出蛋黄放在铁勺上,用文火煎熬,使蛋黄油析出,去掉蛋黄渣,将油冷却备用。用鸡蛋黄油掺与麻油少许,外敷治疗溃烂冻疮。
[功效]生肌祛腐,促进血液循环。适用于冻疮溃破者。
[用法]先将茶叶水清洗冻疮处,然后搽上鸡蛋黄麻油,外用纱布包扎好,3~5日冻疮伤口即可愈合。
4、橘皮萝卜液:
[原料]萝卜汁250 g,橘皮100 g。
[制法]将2味药用清水洗干净后放入铁锅内,加水1 000 mL,煎熬20分钟,待汤温后洗患处即可。
[功效]理气润肤,促进血液循环。适用于冻疮早期、未溃破者。
[用法]每晚临睡前用温汤洗1次,一般连用3~5次后冻疮即可痊愈。
5、紫皮大蒜泥:
[原料]初秋独头紫皮蒜5~8个。
[制法]将蒜晒干后,捣烂如泥,再在阳光下晒热,涂在易生冻疮处即可。
[功效]祛腐生肌,促进血液循环。适用于未破冻疮患者。
[用法]每晚临睡前涂1次,一般3~4次即可痊愈。
温馨提示:
加强锻炼与营养,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