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30 22:43 来源:网友分享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较困难,疗程长。正确的治疗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寻找病因
详细询问病史,力求找到每位患者的发病原因,了解有无家族发病现象,有无急慢性感染史、用药史、职业、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等。检查血、尿、便常规,根据需要进行皮肤过敏原检查、冰块试验、乙酰胆碱皮肤试验、血清IgE测定及血清补体测定等。个别病人要做HBV-DNA及甲状腺抗体、恶性肿瘤等检查。
2.避免诱发因素
寒冷性荨麻疹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3.使用抗组胺类药物
大多数患者经抗组胺药物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少数患者较顽固。对顽固性难治性荨麻疹可增大剂量或联合用药。H1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按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效。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和地氯雷他定等。可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联合应用。安他乐具有较强的抗组胺、抗胆碱和镇静作用,止痒效果也很好。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主要用于治疗抑郁和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本药也具有很强的抗H1和H2受体作用。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副作用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4.选用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的药物
酮替酚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释放,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可口服。曲尼司特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5.糖皮质激素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溶酶体膜,抑制炎症介质和溶酶体酶的释放;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对荨麻疹的疗效好,特别适用于急性荨麻疹,血清病型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及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得宝松。紧急情况时,用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
6.免疫抑制剂
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
7.非特异性抗过敏疗法及其他疗法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硫代硫酸钠、6-氨基己酸、利血平、氨茶碱等药物可试用。
8.特殊情况的处理
荨麻疹因感染引起者,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对寒冷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物中以赛庚啶、多塞平、酮替芬、羟嗪和咪唑司丁疗效较好;可联合应用维生素E、桂利嗪及H2受体拮抗剂。阿扎他啶通过抗组胺、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作用,对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好。对日光性荨麻疹,除采用抗组胺药物羟嗪或扑尔敏外,还可服用羟氯喹、沙利度胺或高氯环嗪。
慢性荨麻疹一旦感染,每日发病数次不止,让患儿痛痒难耐。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一般认为是以下原因导致荨麻疹发作:
1、遗传缺陷
绝大多数的慢性荨麻疹患儿有遗传缺陷,有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往往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表现为遗传过敏体质,在外界各种致敏因素的作用下,造成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混乱,值得一提的是慢性荨麻疹是免疫功能混乱而不是免疫功能低下。
2、外界诱发因素
绝大多数慢性荨麻疹一定有诱发因素,这些因素有:
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最常见的是引起上呼吸到感染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病毒,多数慢性感染病灶:如鼻窦炎 扁桃体炎 大多慢性中耳炎等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密切。
药物:很多退热药物易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本病。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痢特灵,磺胺等。 也有些药物因为是组胺释放物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肼苯达嗪等。
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 其次是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或大蒜等调味品等。有的食物引起的荨麻疹可属于变态反应性,但有的不新鲜食品腐败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稀放物,蛋白食品在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吸收,可引起荨麻疹。
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性刺激。过敏人群体内自由基数量比非过敏人群高许多。自由基对人体免疫系统侵害是过敏体质形成的基础,还会直接氧化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导致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组织胺,产生过敏反应。因此,改善过敏体质就要清除自由基。
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荨麻刺激或吸入动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等。
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人体导致发病,但整体来说,患儿免疫功能出现异常是导致发病的最直接原因。
在风疹块出现前,局部皮肤发痒或有麻刺感,迅速出现皮疹。部分患者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1~2日内出现全身症状,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风疹块表现为扁平发红或苍白色的水肿性斑,边缘有红晕。风疹块呈环形可称环状荨麻疹,几个相邻的环形损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图状,可称为图形荨麻疹。风疹块中有水疱时称为水疱性荨麻疹。
风疹块常在数小时或1~2日内自然消失,其他部位又有新的皮损陆续出现,风疹块已消失处在24小时内不再发生新的损害。风疹块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风疹块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黏膜。风疹块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时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风疹块而无其他症状。
风疹块的病程不定,有的在一日之内发生数次皮疹,经过数日或1~2周至数周后停止发作,称为急性荨麻疹。不少患者天天发生皮疹,或是断断续续地屡次出现或加重、缓解或消失,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称为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病期长,易恶化,一旦发病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痛苦。为了避免孩子遭受疾病困扰,家长应对此病有所了解,并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1、切断传播途径。对荨麻疹患儿居住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这是因为荨麻疹病毒在阳光直射或空气流通的环境中20分钟左右便可失去其致病能力。对于患儿用过的衣物、被褥等要放在阳光下曝晒,这样有利于消灭荨麻疹病毒。接触过传染期患儿的人再去接触易感者时,应做好消毒工作,以除去沾染的荨麻疹病毒,避免将其传染给易感人群。
2、管理好传染源。荨麻疹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管理好荨麻疹患儿是控制麻疹传播的重要环节。处于传染期的荨麻疹患儿最好住院治疗,如无住院治疗条件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在家治疗。患有荨麻疹的人最好不要外出,更不要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去。没出过荨麻疹的儿童尽量不要与荨麻疹患儿接触,以免受到传染。
3、保护易感者。除半岁以内的孩子和隐性感染者外,凡是没有出过荨麻疹的人,无论年龄、性别,均属易感者。在麻疹流行的季节,家长对已患荨麻疹的儿童应停止送往幼儿园,以免传染他人。周围的易感者应及时接受被动免疫,一般在接触传染源5天内注射足量抗体能够有效阻止发病。目前,多采用荨麻疹活疫苗进行应急接种,在病毒感染早期接种该疫苗能有效控制发病,即便在晚期接种也不会加重病情。
少数慢性荨麻疹患儿患病还与用药有关,如青霉素、血清制品、疫苗、磺胺类制剂等,更有部分病人和体内链球菌、结核菌、肝炎病毒的感染,或结缔组织病、血管炎、肿瘤等释放某些因子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因此,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疾病症状则要马上带孩子就医治疗。孩子生病时不要乱给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温馨提示:
传统抗组胺药物常有嗜睡、头晕、口干等副作用。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等慎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更多>>